1996年5月31日下午5时,以色列议会大厦5楼会议室。 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主任埃德里在近似凝固的气氛中宣布: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大选获胜,当选以色列新总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992年下野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四年后东山再起,堪称以色列政坛“小字辈”的内塔尼亚胡击败了因推行和平政策而在国际上名誉卓著的工党老一辈政治家希蒙·佩雷斯。以色列政治格局的这一突变,在以色列、中东地区及至整个国际社会引起极大的震动。 两年前,记者曾采访过内塔尼亚胡,他头发灰白,有些谢顶,但英俊潇洒,神采奕奕,讲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他当时阐述了利库德集团的政策,虽无太多新意,但给人留下一个最突出的印象:强烈的自信心。他说,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对安全表示担心,因此对工党政府政策的支持显著下降。他认为,由于下届总理由选民直接选举,利库德集团必将获胜。他的这一断言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后来,巴以签署和平协议,拉宾总理同阿拉法特主席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中东和平进程出现实质性的突破,工党政府因此声誉大震。然而政坛风云突幻、诡谲莫测。两年后,内塔尼亚胡竟然梦想成真,当选以色列总理。 平步青云 内塔尼亚胡1949年出生在特拉维夫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军,在以色列国际军特种部队塞耶·马考夫突击队服役,参加了本—古里安机场解救被劫持的比利时航空公司班机人质的行动,在行动中被恐怖分子开枪打伤。他服役期间官至上尉。脱下军装后前往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主修商业管理,获硕士学位。1975年毕业后经商。 内塔尼亚胡涉足政界出于偶然也出于机遇。1980年初,摩西·阿伦斯担任利库德政府的驻美国大使。他同内塔尼亚胡父亲相识,后来在耶路撒冷参加内塔尼亚胡参与组织的一次反恐怖主义国际会议上惠眼识英才,调内塔尼亚胡到驻美使馆任职,使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担任过使团副馆长,驻联合国大使,回国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在1988年第十二届议会选举时当选议员。1993年44岁时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同时就任议会反对党领导人。从初组外交官到政权金字塔顶端的政府总理,内塔尼亚胡只用了13年。可谓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内塔尼亚胡的婚恋远不如仕途那样顺利。经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后,1991年第三次结婚。以色列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莎拉同时任副外长的内塔尼亚胡是在空中邂逅的。年小9 岁的莎拉同风流倜傥的内塔尼亚胡一见钟情。莎拉的前夫是空军军官,结婚7年因没有子女而离异。 内塔尼亚胡第一次婚姻留下一个18岁的女儿,同莎拉结婚后已有两个儿子,一个4岁,一个两岁。 1993年3月在利库德集团中央委员会选举新党魁之前, 内塔尼亚胡在电视上公开承认曾对妻子有不忠,引起舆论哗然。以色列由于受犹太教道规范和价值观的约束,传媒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对政治家的家庭、婚变和隐私津津乐道。莎拉也未在公众中发泄感情,而是在众人面前显得更加体贴温柔,出双入对,从而避免了一场风暴,维护了丈夫的形象。 开顶风船 说起内塔尼亚胡,人们就会想到他的自信和坚强。他在重要关头敢于开顶风船,逆流而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拉宾领导的工党高举“土地换和平”的旗帜,在大选中一举击败坚持“三不”政策(不承认巴解组织、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同阿拉法特会晤)的沙米尔,把利库德集团赶下了台。利库德集团陷入一片混乱,77岁的沙米尔成为众矢之的,决定引咎辞职。在接班之争中,党内群雄并起,老一代领导人中有沙龙、兰道,同辈中有前总理贝京的儿子小贝京和前外长利维等。论资历论背景,内塔尼亚胡都处于劣势,但他由于在外交界崭露头角而在年轻一代中拥有众多崇拜者。他巧妙地利用矛盾,在党内竞选中取得了压倒优势的胜利。面对四分五裂的利库德领导机构和巨额赤字的财政,内塔尼亚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通过新党纲,选举工作论坛,清偿债务,扩大党员队伍,使一蹶不振的利库德集团恢复了生气。 接宾遇刺,舆论同情工党,这使利库德集团再度陷入了困境。民意测验中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一度下降到30 %, 连续几个月落后佩雷斯15到20个百分点。舆论界普遍认为利库德集团大势已去。但内塔尼亚胡沉着镇定,对全党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对外则保持一种谦卑姿态。他脚踏实地工作,稳定了人心,稳住了局面。今年2月底和3月初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哈马斯)在以色列连续制造恐怖爆炸事件,引起公众对工党政府的不满,使利库德集团时来运转。内塔尼亚胡及时调整竞选策略,加强同其它党派的联盟。到大选前内塔尼亚胡同佩雷斯的公众支持统计已经不相上下。 严峻课题 内塔尼亚胡以50.4%对49.6%的微弱优热击败佩雷斯。分析家们认为,内塔尼亚胡代表的利库德集团得以东山再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相当多的以色列人认为工党政府在中东和谈进程中步伐太快,让步太多,很多人反对用“归还领土以换取和平”的政策。 第二、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不断进行针对以色列人的恐怖活动以及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在客观上帮了工党的倒忙,致使很多以色列人对工党的中东和平政策的前景产生了怀疑,使内塔尼亚胡倡导的“安全与和平”口号有了更大的市场。内塔尼亚胡在竞选中主张采取强硬政策,他明确宣布:不从戈兰高地撤军;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谈判耶路撒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