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加速形成的全球统一金融信息空间的进程,这一进程的核心在于劳动对象的变化,信息技术成为改变人类意识最赚钱、最大的生意。如果说过去人类改变的是周围环境的话,那么现在人类正在改变自我。还没有充足的理由表明这种变化的后果是可以预料的,因为这种意识工具本身正成为人类活动改变的主要客体。但非常明显,这种革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不同层面、却又相互联系的危机。 管理危机 现代管理系统是在“认识形成”技术推广之前形成的,所以它无法适应这种技术。“认识形成”技术的使用使管理陷入危机,导致管理错误增多、管理难度上升。 管理危机的表现首先在于“自我程序控制”。在说服他人做某种事情之前(要利用“认识形成”技术进行管理,首先需要的是自信),你首先已说服了自己,这样就会失去客观性。 第二是倾向于用改革对现实的认识代替改革现实本身。这种方法在有限的范围内行之有效,但当它开始起主导作用时,就将导致管理系统产生不合理性。 第三是“不负责任”感升级。整日与电脑屏幕和大量的文牍、而不是与现实打交道,人会很快忘记自己的工作影响着人类的现实生活。这种现象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相结合,就会变成对社会的威胁。目前,不负责任行为正在社会上广为蔓延,因为“认识形成”技术的高效率增强了掌握该技术者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无须用金钱换取强大”,完全可以凭借这种技术达到许多目的。“不负责任”感使人在形成对他人认识时,会觉得自己是个近乎于上帝的创造者。创造带来的愉快和“不负责任”感的共同作用就能给掌握“认识形成”技术的人带来对平淡生活的空前满足。于是,不负责任、实力和工作的愉快逐渐成为那些没有机会获得“认识形成”技术社会成员的模仿对象,但他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对不负责任的模仿,这种现象使整个社会的能力降低。社会合理性受到侵蚀与“不负责任”感相互混合,就会成为爆炸性的灾难! 第四是民主的退化。这里不仅是指“国家”这个现代民主的核心受到了侵蚀,更重要的是指对形成社会意识来说,只要能影响社会精英的认识就足够了,因为精英虽属社会少数,但他们参与重要决定,是社会模仿的对象。 长期的努力正在改变精英们的认识,而当精英的认识开始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认识时,精英们便逐渐脱离社会并失去其效用。这时民主的意义就消失了,因为社会下层所产生的思想和观念不再被精英们所领会。在“认识形成”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社会中,由于同时存在着空前的资源机动性和集中性,精英数量大大少于普通社会,这又使上述情况的程度加深。典型的例子就是现代基金市场,只要一百个关键性“玩家”改变认识,就能改变整个世界的金融状况。 欠发达世界的危机 在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技术壁垒无法避免。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所有国家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的人群都独立成为信息集团,而信息集团通常会迁居最发达国家。因为知识在贫穷和危险中虽然能够得到保存,但不能再生。 第二,“间位技术”的使用。这是一种新技术,设计者利用它可以排除使用者与其进行竞争的可能。它最早的例子是:带有隐藏且无法消除的“敌我”识别系统的武器装备,排除了利用它来攻击设计国的可能;网络计算机方案(分散在网络上的存储器使设计者能够得到所有使用者的信息)和能够分析他人电话信息的通讯技术。 第三,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发生变化。它已不再是具有固定产地的生产空间,而是机动性的财政资源与知识智能。掌握领土的目的并不是治理位于这块领土上的社会,而是要控制这里的财政与智力资源。发达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被掌握资源的边际递减效应上的,就像通常所说的“依靠破坏而发展”,而递减效应的规模往往超过了发达社会的所得。 第四,全球性垄断的形成。这种垄断限制了技术的传播。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退化为全球性舞弊行为的工具,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技术的传播。此外,弱小社会的教育和发展机制的竞争,已经退化为使之毁灭的机制。 当前,全球性大众传媒正日益将发达国家的消费标准推广于全世界,但愈益严酷的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仅他们达不到这些标准,就是其子孙也遥不可及。由此产生的失望和无出路感引发了越来越强的全球性紧张,这突出表现为全球性反抗行为、高效跨国贸易、最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政府和本国社会的影响手段等等,而国际恐怖主义只是其个别的、且远远不是最危险的表现之一。 全球性垄断危机 全球性垄断正面临严重危机并具有腐朽性特征。全球性垄断危机的第一个标志是,在20世纪90年代,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战争后的财富积累反而阻滞了人类面临的主要人文问题(环境污染、缺水、文盲、疾病、贫穷、歧视女性、剥削童工等等)的解决。它是人类传统发展机制结束和其综合体系客观上必须更换的标志。 第二个标志是发达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由于发达经济在世界上占优势,因此也可以将发达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称为整个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发展中经济在1997-1999年的危机成为该危机的预兆,而2000年春美国“新经济”破产成为它的开始)。信息技术的高效率导致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而该危机又由于信息技术产品在扩大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而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