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D83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6)02—0058—(04) 里海含油气盆地是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据美国能源部估计,里海石油地质储量约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8%;2005年6月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度报告保守评估,里海地区原油(包括凝析油在内)可采储量范围在170—330亿桶(23—45亿吨)之间。伊拉克战争后,波斯湾地区局势持续动荡,西方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受到了严重挑战,为了寻找稳定而可靠的油源及分散对中东石油依赖的风险,美国等西方大国开始盯住里海,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大国利益和国际资本激烈争夺的舞台。 一、里海地缘政治的油气利益分配 里海盆地的输油管网是大国地缘政治的焦点。这里集中了相互对立的世界大国和地区小国的利益,美国、俄罗斯、中国、伊朗、土耳其、日本及欧盟都是该地区石油资源流向的主要角逐者。一些过境小国也依附于某些大国来追逐自己的经济利益。大国通过博弈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而经过多次博弈后大国利益将会取得新的平衡,各自取得应得的利益:美国在BTC(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开通后强化了自己在本地区的存在;俄罗斯力争维护自己的里海油气过境国地位不被严重削弱;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格局的“利益相关者”,也日益重视里海地区;欧盟的介入也正在加强。 2006年5月BTC管道和中哈管道正式投入运营,被认为是里海地区地缘政治和经济中的核心事件。美国和中国凭借这两个管道正改变该地区业已形成的力量平衡,使俄罗斯垄断里海石油的过境国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获取能源以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关切的重要利益所在。1994—2004年美国石油需求增长了14%,而本国石油产量仅增长2%,进口增长30%,对石油的需求严重依赖外部供应。而石油价格的增长和全球恐怖事件频仍增强了美国对里海资源控制的紧迫性。西方力争主导世界油价的定价权,而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供应的增加会弱化欧佩克对世界油价的影响力。诚然,美国石油安全政策的核心是控制波斯湾产油国的资源,但在掌控阿富汗和伊拉克后,美国开始将大中东战略与里海战略结合起来实施,把里海列入美国生命攸关的重要利益区,目的就是为能源安全再加一道保险。BTC管道一开始就被俄罗斯视为政治管道。十分明显,从技术经济上讲,BTC管道如果没有哈萨克斯坦石油的注入,将面临运营亏损的状况。这样,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流向也必将成为俄美等大国争夺的焦点。 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后,美国主导修建的BTC管道更能体现出有利于美国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态势,它作为里海石油主要出口管道,会弱化俄罗斯从原苏联继承的里海油气输出垄断地位,阻断经过伊朗出口的可能性,并影响东向到中国输油管道的流量。 美国在里海地区的政策是遏制俄罗斯对中亚—外高加索原苏联国家的控制,加强自己对产油国的影响。美国和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扩大在里海油气产区的存在,对输油管道的控制将主导该地区石油流向地中海。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有控制里海油气资源的因素。在伊朗政府不放弃反美之前,美国以伊朗企图发展核武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反对和准备进攻以色列等借口,对伊朗实行单方面制裁,反对外国公司与伊朗开展油气合作,阻止伊朗进入国际社会。美国阻止里海石油经过伊朗进入波斯湾市场,伊朗不让美国公司进入,美国就不让别国进入,严重损害里海盆地中亚产油国的利益。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希望修建过境伊朗的油气输出管道,伊朗也极力扩大与中亚里海国家联系,通过发展与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以及日本的关系以抵消美国的压力和影响。 二、里海油气过境国地位的争夺趋势 “9·11事件”后,美军打着“反恐”旗号进驻中亚,力图控制中亚、里海及外高加索,并通过乌克兰连接欧盟的波兰,建立一个由“古阿姆集团”构成的反俄罗斯的“防疫地带”,力图实现地缘政治利益和控制油气资源的流向。 美国急于控制里海地区,主要意图有五:其一,控制里海石油这个“21世纪的能源宝库”,扼住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命脉;其二,里海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控制了里海就控制了欧亚大陆的核心;其三,中东局势复杂,获得里海石油可以减少对“欧佩克”的依赖,降低供应风险;其四,里海石油储量为美国国内的7倍,消费里海石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国内储量;其五,控制世界主要产油区已成为美国在全球争霸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国力主帮助原苏联国家摆脱俄罗斯控制,实现能源供应来源和运输通道的独立,并从根本上动摇俄罗斯在里海—外高加索地区的地位。 除了大国在里海地缘政治博弈中展开激烈争夺外,里海—高加索—黑海—地中海、里海—波斯湾、里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国家,特别是里海周边国家为了争夺里海石油的过境运输利益也展开了竞争。土耳其作为BTC输油管的地中海海上终端国,已经成为实施里海石油外运的主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