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06-01-08]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06)05-0042-10 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的社会与政治变迁成了俄罗斯国内与西方研究的热门话题。但令人遗憾的是,俄罗斯社会科学的深刻变化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俄罗斯社会科学的变迁进行深刻反思。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国际关系学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反思。新俄罗斯的国际关系学是国际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在西方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与昔日研究苏联外交思想的文章不可同日而语。国外学术界对俄罗斯国际政治研究的兴趣已今非昔比,西方学者对俄罗斯的国际行为以及对外政策思想缺乏兴趣,因为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西方的威胁。西方学术界没有意识到,不再是威胁的俄罗斯仍和过去的苏联一样,是有趣的分析对象。 总的来说,俄罗斯国际政治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在俄国内也没有成为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在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和意识形态立场背后缺乏主流趋势。因此有人说,目前还不存在国际关系研究的俄罗斯学派。但无论如何,需要对苏联解体后的10多年进行认真的“盘点”,以挖掘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增长点”。 本文的第二个任务与作为世界性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有关。长期以来,这一知识领域一直是作为西方中心主义或者亲西方的学科发展的。它经常表现出西方特别是美国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认识偏见。这使作为西方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总是被视为为西方霸权辩护的意识形态和“药方”。是需要走出这种误区的时候了。对俄罗斯国际政治研究的客观分析可能会使我们自己和西方同行第一次严肃地对待年轻的俄罗斯国际关系学。 一 历史遗产与身份认同 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西化、孤立主义和多元化。西化和孤立主义是严重对立的两种趋势,多元化的含义则更加宽泛,它主要反映的是俄罗斯民族从官方意识形态的压制下解脱出来后的知识探索。 与美国的“民主和平论”、英国的“国际社会论”以及中国的“大同思想”不同,俄罗斯暂时还没有有关国际研究的“大思想”。俄罗斯的国际关系学现在很像不同药方的实验场,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欧亚主义者与西方派、民主主义者与强国派、民族主义者与公民认同的支持者)纷纷登场。 苏联解体后,“苏式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界的垄断地位结束了,国际政治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不同观点的争论取代了过去的统一立场,西化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公开辩论。西化反映出俄罗斯国际关系学对西方理论思潮的依附,而孤立主义则对西方国际关系思潮一味排斥。西化使俄罗斯学者熟悉了西方所发生的事情,但同时导致了对俄罗斯的学术传统估价不足。孤立主义虽然坚持了俄罗斯传统的长处,但却否定了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的必要性。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界在意识形态和理论上的分歧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尚未形成民族认同有关。民族认同形成缓慢的原因可以用伊尔文格·霍夫曼“烙印与特征”的理论来加以解释,其核心概念是“社会承认危机”。如果用霍夫曼的理论来解释俄罗斯的现实,可以认为俄罗斯民族认同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在几乎整个20世纪国家失去了来自“参照物”、也就是西方的“货真价实的社会承认”造成的。① 西方至今仍没有准备将俄罗斯视为“自己人”,而当代俄罗斯社会好像也没有认为自己就是“亲西方”的或者是以西方为价值取向的。② 因此,俄罗斯学术界的许多争论都是围绕与寻求“大思想”有关的讨论展开的。 传统上,欧洲国家至少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就在俄罗斯有关认同问题的争论中发挥着“参照物”的作用。正是在欧洲宗教世俗化的背景下,彼得大帝将爱国主义作为国家新的意识形态。③ 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思想将欧洲划分为“进步”和“保守”(反革命)两个阵营,俄罗斯面临新的选择。俄罗斯的一些统治者(特别是亚历山大二世)根据欧洲的启蒙思想、宪政主义和资本主义重新思考俄罗斯的身份认同,而另外一些统治者(如尼古拉一世)则力图维护国家的保守主义基础。 十月革命同样反映了“两种欧洲”之间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反映出的欧洲认同危机以及俄国领导人无力应对急剧激化的社会和政治矛盾,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版本在俄罗斯的传播和俄罗斯与欧洲的脱离。夺取了政权的布尔什维克这时做出了成立苏联的关键性决定,它们不仅选择了非欧洲的认同,而且还是反欧洲的认同。 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成了新的“大思想”,它使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认同合法化并提供了看待外部世界的新工具。这不仅是指意识形态:首先,本体论、认识论的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出了挑战。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历史主义方法力图证明世界发展与全球剥削和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搞清楚它们的发生机理与社会根源。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以整体性和全面性见长,它既将世界视为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将其视为分散的。不同于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个人、国家以及国际体系3个分析层次,马克思将为人类解放而做的斗争视为改变世界的惟一手段。这些特点成为苏联和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主义传统的重要工具。 在将新的俄罗斯认同合法化的同时,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不认为革命后的俄罗斯还是欧洲国家。在具备一系列进步和解放性成分的同时,它也成了保持内部政治地位和压制异己思想的意识形态工具。后来,不被外部世界承认的境遇促使苏联“防御性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了“进攻哲学”。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垄断地位与创新思想相抵触,它对国际关系研究设置了严格的界线,对国际进程进行了程式化的解释。学者们必须按照最简单的实证主义方法进行写作,压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义上的批判潜力。大部分国际关系研究成了苏共代表大会的官方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