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美重新调整中东战略,不断加大对大中东地区的战略投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旧的中东战略相比,美新中东战略无论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冷战后美对中东战略的调整 中东是美苏在冷战期间争夺的重要战场。苏联解体后,老布什认为美不再面临 全球性战略对手的威胁,遂更重视制定地区战略,防止海湾战争一类重大事件的重演。而时任美国防部长的切尼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制定新战略蓝图时则极力寻找新的全球战略对手,强调美的全球战略目标是防止新的全球战略对手的出现,并明确指出,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必须加强对世界重要战略资源(如中东石油)的控制。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总的继承老布什的战略思想。在中东地区,克林顿逐步形 成了“东遏两伊、西促和谈”的基本战略。该战略把中东地区分为两大片:在东边, 美国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两伊之一坐大称霸中东;在西边,美国的主要任务是谋求相 对公正合理地解决巴以矛盾,实现中东和平。其总的战略思路是以“西促和谈”为 重点,期望通过解决巴以矛盾,一举奠定中东和平大局,确保美石油供应。在克林 顿执政期间,共和党鹰派和新保守派也同时在调整其全球战略,他们在1997年合流 建立“新美国世纪计划”组织后,不仅力促克林顿立即攻占伊拉克,而且初步形成 了以伊为“样板”促进中东地区“民主化”,进而称霸世界的大战略构想。 2001年,小布什政府上台,鹰派和新保守派主导美对外政策。“9·11”后,他们根据90年代初以来提出的上述战略思想,迅速策划了旨在以武力“改变政权”的两场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并先后出台了一张“路线图”(中东和平路线 图)和一套“大中东计划”(“与大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进步与共同未来伙伴关系” 联合声明)。为实施这一战略,美采取了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反恐”要求有 关国家开放领空和提供军事基地,从而一举打开了对它一直紧闭的中亚大门。第二 步,利用在中亚和原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接连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从而改 变了两国政权,并对伊朗形成军事合围之势。第三步,在对阿、伊发动战争的同时, 支持以色列以武力削弱巴解,为伊战后按其“路线图”计划解决巴以问题,进而为 实施其大中东地区民主战略创造条件。这三条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小布什的新中东战略的集中体现,它们的实施表明,克林顿原来的“东遏两伊、西促和谈”的中东战略,已演变为小布什的“北进中亚、东平三国、西促民主”的大中东战略。 与克林顿的中东战略相比,小布什的大中东战略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一是它 不仅大大扩大了中东的传统地理范围(大中东地区指传统的阿拉伯联盟22个成员国、 以色列、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外高加索和中亚等国家),而且把向中亚进军确定为其大中东战略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二是它改变了原来的“东遏两伊”的政策,代之以使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三国“政权更迭”;三是它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现中东和平,而企图以其价值观改造并促进整个大中东地区“民主化”。 美新中东战略的战略意图 小布什的大中东战略是基于对该地区在地缘政治、战略资源和宗教文化上的重要性的认识而制定的,其战略意图明显是为推进其反恐谋霸的全球战略。 在地缘政治上,西方流行的“心脏论”、“边缘论”和“海权论”认为,谁控 制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边缘地带和制度海权,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也就控制了全世界。原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扩大为大中东地区后,不仅覆盖欧亚大陆西南部的弧形地带及沿海的重要航线,而且把大陆的心脏地带中亚也包括在内,从而使它的地缘战略意义大增。所谓“欧亚大战略”就是冷战后美地缘政治的最新体现。很显然,美力图控制大中东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俄、中等陆上大国,确保美世界霸主地位。 在油气资源上,原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范围扩大后,进一步把里 海和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包括在内,也同样使其战略意义大增。美鹰派和新保守派 十分重视运用石油武器来遏制潜在大国的崛起,切尼甚至公开宣称:“谁控制了中 东石油,谁就能控制世界。”美力图控制大中东石油资源的战略意图是:一可利用 石油纽带把欧、日等盟国捆住,以防它们走向多极化;二可防止俄与中东产油国联 手操纵油价牟取暴利,反之则可由美确定油价,左右俄经济复兴;三可在平时通过 控制石油供应遏制中、印等潜在大国迅速崛起,而在战时则可通过实行石油封锁使 它们的经济陷于瘫痪,从而迫使它们在对美决策时必须谨慎行事。 在宗教文化上,大中东地区基本属于伊斯兰世界。冷战后,美新保守派突出强 调西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尤其担忧中国为获得中东石油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