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6)01-0110-05 2000年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和叶利钦时期的政治纷争之后,迎来了普京时期。普京刚一上任,就以强国为己任,围绕着强化国家政权体系这一中心展开几乎所有的政治行动。他在自己的第一任期内逐步形成了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的执政模式。事实证明,普京执政几年来,基本上结束了俄罗斯近十年来的政治经济混乱局面,形成了相对和谐的社会政治气氛和相对团结的精英集团,基本上实现了政权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形成了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政权党”。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但普京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还是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俄罗斯国内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一、“可控民主”是实现俄罗斯强国战略的一种政治选择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社会迅速引入了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以革命的方式完成了从中央集权向三权分立制度的转变,照搬了西方的宪政模式:三权制衡、政党竞争等。在经济制度方面,开展激进的经济改革,采取“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当时俄罗斯社会普遍认为,这是在最短时期内实现国家繁荣和发展的惟一正确道路。但其结果是,一方面国家陷入旷日持久的政治动荡和权力纷争之中,出现了“寡头政治”局面,权力腐败严重破坏了社会公正和效率,阻碍着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致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和长期衰退的局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群众怨声载道。普京正是在俄罗斯社会问题错综复杂、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群众对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情况下上任的。 普京一上任就以强国、发展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己任。他说:“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①,强调“21世纪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经济上的落后”②,建立强大而稳定的经济是成为“世界上受尊敬的强国的基础的基础”③,“没有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武装力量,就不可避免地要处于依附的从属地位”④。因此,他希望“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应当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有行动都只能服从于这一点”。⑤ 为此,他提出了振兴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强国战略目标,即俄罗斯在十年内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 但普京执政后面临的最大的政治问题是,联邦行政权力受到地方分立势力的挑战和联邦会议的干扰,国家的有效管理远远没有实现,这是实现强国之路的最大障碍。所以,加强中央权威就成为普京政治改革的重点。他认为,当前实现俄罗斯国家的振兴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他汲取了俄罗斯过去十年的教训,摆脱了西方国家“民主至上”的束缚,认为民主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之上。他说:“绝对的民主概念是不存在的。当然,有一些不能不遵从的民主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想保障这些民主原则是不可能的”⑥,因此,讲民主和自由“必须顾及俄罗斯历史”,“必须从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应当使国家更加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⑦ 他认为,“俄罗斯即使想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翻版,也不会很快做到这一点……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是什么异己的怪物,不是要与之作斗争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也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政权体系。”⑧ 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现行宪法赋予了总统超大的权力,这是普京上任后最大的资源。于是,他在不改变现有俄罗斯国体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权力向总统的集中,实现了总统相对集权的统治。几年来国家治理初见成效,普京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应该说,“可控民主”是普京的强国战略所需要的,而强国战略又符合俄罗斯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这说明,“可控民主”是符合俄罗斯国情和现阶段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俄罗斯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时的一种现实选择。 二、“可控民主”在俄罗斯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指国家大权相对集中在总统手里,总统得到军队、国家安全部门和内务部等强力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通过联邦政府和“政权党”,确保了总统对官僚系统的控制。作为权威主义的治国模式,俄罗斯的“可控民主”与西方民主最大的区别就是:保留着民主的一些普遍性原则和制度,如民主选举、议会制、多党制、新闻自由等,但同时又强调权力的集中。 “可控民主”在俄罗斯的形成不是各种因素的偶然巧合,而是俄罗斯特殊的地缘政治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集权与专制的传统等原因决定的。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极权主义传统的国家,沙皇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俄罗斯人民缺乏自由民主的熏陶。普京曾说过,俄罗斯自建立伊始就是一个超级中央集权的国家,集权现象是深入民心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自由民主政治在俄罗斯陷入困境的时候,权威主义政治自然成为首先考虑的一种求生道路。由于激进的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遭到失败,大多数俄罗斯人对民主价值感到失望,因而把目光转向传统的权威主义领导模式上,并且将其视为解决迫切问题——恢复“秩序”和建立社会公正的最可靠的手段。 长期以来,强大的国家观念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公众崇尚权威、顺从强权的心理使俄罗斯人在困难时期普遍希望有个“铁腕人物”来拯救国家。俄罗斯社会调查表明,在俄罗斯和苏联的历代统治者中,领导国家走向强盛的彼得大帝和斯大林等人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普京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努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来自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普京不可能在俄罗斯建立起“可控民主”的政治体制模式。⑨ 所以,这种改革虽然是“理想民主道路上的倒退”,但为了避免俄罗斯国家的崩溃,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这种政治改革对现阶段的俄罗斯又是绝对必要的。社会舆论认为,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的不同,俄罗斯的民主发展应该具有与美国不同的特点。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