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肯定是未来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关系。两者关系的发展将部分取决于中美两国与该地区其他大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及其他大国关系的走向。 中美关系至今仍处于十字路口。两者关系可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也可能成为在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一个期望成为超级大国的国家之间更加对抗的关系。美国国务院的新政策将推动未来两国关系更好地发展,但要使这种情况成为可能,双方还要做很多工作。 本文将评述美国与东亚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及东盟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东亚的影响。 一 美中关系 中国的崛起,尽管它十分突然,规模也十分庞大,但目前还没有对中国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是好的消息。对于美国来讲,这是因为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阻止了两国关系发生破坏性的变化。而对于东亚地区来讲,那是共同的经济利益使然。尽管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但各方都已认识到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何况,中国已经很好地调整了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东盟和韩国的关系,这帮助消除了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不过,中国强大的和突然的崛起也使创立东亚地区机制成为必要,以便更好地与它打交道。 在中、美、日、欧盟、印度及朝鲜和东盟之间建立一个协商网络机制也同样重要。这种机制创立得越早,对该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就越有利。中国入世(WTO)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方面,但远远不足于应对中国崛起后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至今为止,中国与其他大国,诸如美国、东盟和日本还没有发生紧张和对抗的关系,因为中国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其他发达经济体是很大的补充。但将来随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加强,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和对抗可能加剧。如果对中国增加国防预算的意图和信息的不透明产生误解和错误估计,这种对抗和紧张的关系可能更加严重。鉴于现在我们还处于这种发展状况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通过协商制订规则,发展机制来实施预防政策。地区机制可以消除关系的紧张。全球性的机制不能快速做出决定,克服正在发生的紧张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东亚地区建立八国集团(G8)机制应该受到重视的原因。这个机制不应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地区论坛(ARF)或提议中的东亚共同体之外的另一个地区性机制。 应该赋予这个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之成为协调现有地区机制以及六方会谈之类的特殊机制,使之起到加强上述机制努力成果的作用。在亚太经合组织开会之前或之后的一、两天里召开这种机制的会议,他们的决定必须被政府或地区机制实施。 东亚的八国集团应该由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和东盟组成(东盟应该派2名代表,新成员国和老成员国各派一个)。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两种体制的互不相容的认识:美国经济上是资本主义性质,政治上是自由民主体制,这种体制被认为与中国政治体制直接对立。尽管这种意识形态不能与冷战中前苏联的意识形态同日而语,但在美国,有一部分人仍然将此视为改善关系的主要障碍。 从理论上讲,可以说如果中国变得更加民主,它与美国的关系就会有实质性的改善。美国也会更易于接受东亚共同体的思想。另外,由于东亚共同体能够让中国更愿接受美国是一个大国的现状,而不像苏联那样从意识形态上和政治上反对美国。美国也会把中国当作一个友好国家,虽然在很多方面与美国有不同意见,但不会对美国抱以憎恨,而且接受美国作为一个存在于亚太或东亚的国家。在合作和竞争中,两个大国可能会保持稳定的关系。 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2005年9月21日在美中关系委员会发表了中肯的精彩讲话,将中美关系的发展定性为对双方的挑战。他提出让中国成为地区和国际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中国应该能够应对这个挑战,让美国承认它是光明正大的对手。因此,中国应该付出更大努力,克服国际体系的需要和21世纪的挑战所带来的问题。就像佐立克所说的那样,只有克服了这些问题,中国才能实现以中国改革论坛主席郑必坚先生所谓的“超越大国崛起的传统方式”,实现“和平崛起”的新战略目标。佐利克明白也承认,中国不是冷战时期与美国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中国,也不是1870年和1914年的德国,因为现在中国已经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但是,佐利克认为,其政策和行为仍然有待于改善。 二 美国与东亚大国的关系 美国期待中国在伊朗核不扩散问题上及苏丹人道主义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并不仅仅在这两个地方寻找能源资源)。中国还应该限制自己的重商主义政策倾向,履行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美国可以支持中国,也可以在亚洲与中国进行多边合作,但美国不会接受中国在亚洲的主导作用。 中国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及本身的政治进展对于国际体系是重要的。而且,它应该在国防建设和防卫意图方面更加透明。美国如果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所有上述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承担国际责任的国家是重要的。这样做可以提高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同,也会帮助美国在实施对华政策时不设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