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稿于2005年12月3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06)01-00016-04 2002年年初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石油供应接连吃紧,油价不断上扬,国际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如何看待当前国际能源形势,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正确途径是什么,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当前国际能源形势 2002年年初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石油需求急剧增加,石油供应偏紧,油价不断攀升。到2005年8月底,由于美国墨西哥湾“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油价突破每桶70美元。后来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动用了战略石油储备,国际油价出现回落,但仍保持在60美元以上。2005年11月,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石油消费增长下落,油价跌到每桶56美元,但仍处在高价位,且很不稳定,国际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石油消费大国受到巨大压力,有人将这一形势同1973年和1979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相比,认为出现了“第三次石油危机”。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石油供应紧张和油价暴涨并未导致世界经济的下滑和通货膨胀的加剧,相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第三次石油危机”并未到来。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正处在新的增长期,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国经济增长强劲,许多西方大国经过前两次石油危机的考验已经有了应对新危机的经验和能力。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可以用以下三点来概括: 1.石油供需总体平衡,但十分脆弱。应该承认,世界石油储量还够开采多年。当前,世界石油已探明可采储量有2,500多亿吨,已采出1,150亿吨,剩余1,400亿吨,根据目前的开采速度,还可以连续开采41年。由于以后每年还会新探明一些储量,因此石油储量用到本世纪末应当没有问题。还应该承认,石油供需总体上是供略大于求。2004年,世界石油的供应量是8,440万桶/天,而全球石油的需求量是8,240万桶/天,供大于求200万桶。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勘探、开发、加工的投入不足,尽管储量足够,但开采不出来,或者开采出来了,不能加工成成品油,不时出现石油供应断档。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到原油和成品油的生产,尽管石油总体供应平衡,但在某个地区,某个时间段,某个油品出现短缺,发生油荒。因此,当前石油供需平衡是十分脆弱的。 2.油价急剧攀升,低油价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油价的高低,从根本上来说,与石油供求关系有关。当前导致油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004年增长了5.1%,这极大地刺激了石油的需求,2004年石油需求上升了3.4%,而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已接近极限。第二,石油生产国和石油产地天灾人祸不断,或爆发战争和民族、宗教冲突,或出现恐怖袭击事件,或发生海啸和飓风,原油和成品油的生产往往陷于停顿,石油供应被打断,从而导致石油价格暴涨。第三,投机基金的炒作也对油价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估计,投机炒作的影响在整个油价涨幅中约占10%~15%的比重。总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需求会持续旺盛,但石油工业剩余生产能力不高,而通过增加对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的投入来提高原油和成品油的产量以及通过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来减少石油的消耗,都需要时间。因此,石油价格短期很难降下来,油价回复到过去的每桶10~20美元,哪怕是30美元都已无可能。最近原油期货跌到每桶56美元,是石油消费大国压低石油消耗和美国增加库存的结果,但作用有限。 3.世界能源多中心趋势日益明显,能源新格局正在酝酿形成。与能源供应趋紧和油价高涨相对应,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标志主要有三个:一是出现了多个石油供应中心。过去,世界石油供应主要靠中东,作为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主体的中东产油国生产世界大部分石油,掌控了世界石油出口;现在,出现了俄罗斯、中亚、西非、拉美等多个新的石油生产与出口供应中心并立的局面。中东生产和出口石油的比重下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左右世界石油市场。二是出现了新的能源消费中心。过去世界石油消费大户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些年来,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崛起,对石油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世界石油新的消费大户,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增大。三是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开始削弱,中、俄、印等国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影响逐渐增强,东西南北各种石油公司并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新的石油供应中心和消费中心的出现以及新兴工业国和俄罗斯等国石油公司实力的增强改变了世界石油的地缘政治版图。这就要求用新的思维和办法来面对和解决当前国际能源安全问题。 二、大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做法 面对严峻的国际能源形势,世界各国,尤其是石油进口大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应对。 石油进口大国如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等都不约而同地在国内采取了开源节流措施。它们把节能放在首位,开展全民节能教育。有的国家还颁布了“节能法”,制定了家用电器标准和建筑规范,提高家用电器、建筑以及交通、工业用能效率;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多样性,减少石化能源的利用,改善环境;加大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工的投资,提高油气的生产和精炼能力;促进煤炭的清洁利用;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以上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开源节流的目的,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了高油价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石油消费大国都把从国外引进石油作为解决本国能源供应不足、维护本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大国之间为获得能源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1.竞争的区域:遍布全世界,但主要集中在油气资源丰富、局势相对稳定、西方石油公司尚未来得及完全占有的中亚、俄罗斯等前苏联地区。 2.竞争的对象:一是油气资源。各大国争取获得石油和油气田的股份,以便通过勘探和开发油气田获得份额油;二是油气管道。争取修建通到己方的石油管道,以便运回贸易油。例如美国修建巴库—杰伊汉石油管道,把中亚、外高加索的石油(主要是贸易油)运到杰伊汉,以打破俄罗斯垄断中亚、外高加索石油外运的局面。日本在中俄谈判修建安加尔斯克—大庆石油管线接近尾声时插了进来,激化了俄罗斯国内关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管道走向的争论,使中俄修建石油管道计划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