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4-5104(2006)02-0033-05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自伊战后推出民主改造中东战略以来,美国一直将推进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民主化进程作为战略重点。过去的一年,伊拉克步履蹒跚地按照美国设计的民主路线图完成了制宪进程和议会选举,但伊政局变化似乎并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什叶派势力的崛起以及同伊朗关系的迅速升温令美国深感不安。而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2006年1月25日巴勒斯坦立法委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战胜长期执政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赢得选举,更令美国震惊。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以“通过迫使中东地区那些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或根本缺乏的国家进行民主改革来遏制中东激进势力和恐怖主义”为重要内容的中东战略正陷入困境,“在这一地区宣传民主价值观有造成地区动荡的危险”的推断不仅没有被推翻,而且似乎正在得到验证。① 一 冷战后美国政府将传播美国价值观和促进国外民主视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所谓“全球民主化”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除大力巩固由“民主国家”组成的西方联盟外,先是多方推动独联体和东欧“新生民主国家”实现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转轨,对坚持“极权制度”的国家则施加种种压力和制裁,迫其尽快向“民主制度”转变。在这一努力在很多地区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美国又把刚获独立的中亚国家作为其民主攻势的重点之一。在中东,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一项从伊拉克入手,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对阿拉伯世界逐步进行民主化改造的大战略。2003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主支持同盟”发表讲话,将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与美国同前苏联所进行的长达近50年的冷战相提并论,称美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和前苏联进行对抗,最终导致苏联崩溃,民主在全球取得了胜利。现在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是美国推进新一轮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开始,“美国必须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在中东致力于促进民主进程”②。当时美军在伊拉克进展顺利,布什踌躇满志,甚至“想在一个总统的任期内改造伊拉克!”③ 按照他的观点,“如果民主能够传播到中东及其他死气沉沉的专制国家,就会削弱伊斯兰圣战及其他形式的暴力激进主义根基”④。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原则上都支持对外推行民主,但具体到中东地区,做法却大相径庭,对向提供石油、军事基地和其他经济与安全利益的盟友,美国总是网开一面。伊战后,布什总统打破此种局面,以“民主和平论”取代“中东民主例外论”。他认为,民主能给世界和平提供制度保障,中东也不应例外,只有让那些“无赖国家”、“失败国家”及“独裁国家”实现民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美国的安全。 过去几年来,美国在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开动宣传机器、支持和扶植反对派、提供资金和法律援助、帮助培训和派出竞选问题专家、直接以武力推翻“专制政权”或以“政权更迭”相威胁等等。对于作为“民主试验田”的伊拉克,美国更是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尽管安全局势始终十分严峻,但美国仍不遗余力地推进伊政治重建,不惜对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施加巨大压力,迫使其承诺对宪法的主要缺陷进行修改,督促其在宪法修订过程中削弱伊拉克自治地区过多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布什总统在白宫举行的年末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伊宪法修正问题公开表示:“美国要监视这一过程并参与进去。”基于对大选后什叶派势力上升过快的担心,美国还“表现出了要把逊尼派保持在政治进程中的强烈愿望”⑤。在美直接介入下,伊最终完成了制宪进程和议会选举,并组成了战后首届正式政府。 对巴勒斯坦,美国也将推进民主进程作为推进巴以和平进程的前提,要求巴民族权力机构必须进行包括选举新领导人、制定宪法、建立完善的司法和立法体系、建立财务审核机构等一系列改革。迫于美国的巨大压力,阿拉法特被迫提出诸如宣布成立临时内阁、批准基本法、撤换安全部队领导人以及内政和财政部长等一系列改革计划,并宣布2003年初举行总统大选。阿拉法特去世后,美国继续对巴勒斯坦施压,布什总统在阿拉法特去世后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称,巴勒斯坦的命运掌握在巴勒斯坦人手里,“如果你们(巴勒斯坦)决定,你们不需要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⑥ 布什赢得连任后,一方面表示要继续推进和平“路线图”计划,另一方面也一再敦促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继续进行民主改革。这些都给哈马斯等伊斯兰教组织提供了加入政治主流的良机。⑦ 自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后,新一代领导人正在崛起,且更加注重实效。他们已认识到,为获得权力,有必要改变策略,主动加入巴政治进程。哈马斯改变策略后即在巴地方选举中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在2004年12月24日第一阶段地方选举中,哈马斯获得全部306个地方市政席位中的86席,仅次于法塔赫的166席。虽然整体上尚不如法塔赫,但首次选举中显示出的实力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是一支不能忽视的政治力量。 此后,哈马斯势力不断壮大,对历来处于主导地位的执政党法塔赫构成了挑战。2005年12月15日,哈马斯终于在巴勒斯坦第四阶段地方选举中大大领先于法塔赫。长年以来由法塔赫一党独大的巴勒斯坦政治格局终被打破。在西岸城市纳布卢斯,哈马斯获得73%的选票,赢得该地区15个地方行政官员席位中13席,剩余2席归于法塔赫以及独立候选人组成的联盟;在杰宁地区,哈马斯赢得8席,法塔赫及巴人民阵线联盟共获7席;在比拉地区,哈马斯也赢得72%的选票,处于绝对优势。相比之下,法塔赫的得票率仅在拉姆安拉高于哈马斯,也只领先3席。在2006年1月25日巴立法委选举中,哈马斯更是一举击败法塔赫,赢得半数以上席位,并将组建新一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