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近代历史上,几乎每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都活跃着一支特殊而又不容忽视的群体,并一次次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它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右翼。二战后,尤其在近年来,从日本国内随着冷战结束而伴生出的政治整体右倾化和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急剧变化中,人们似乎总能嗅到源于日本右翼历史垃圾堆的陈腐臭气,隐约可窥各种右翼势力蠢蠢涌动的憧憧鬼影。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肆虐横行和频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年代里日本右翼究竟干了哪些勾当?当代的日本右翼势力对其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始终是我们必须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一 日本右翼的演变与右翼势力 日本右翼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何为“右翼”、其发展过程以及与其他右翼势力之间的关联和异同。 (一)日本“右翼”概念的界定 日本右翼是一个庞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群体,对其概念迄今尚无明晰确切而又被一致认可的界定。日本学者松本健一指出:“给右翼下定义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与左翼定义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即二者相抗衡,并随时代发展而变迁。”①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日本右翼”是“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扩张的反动社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急先锋”。② 日本《右翼辞典》对右翼概念的界定是,右翼“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指反动的、反近代的国家主义思想及其运动”;“作为近代革命的对立面,指保守派的政治态度”;“一般讲,右翼没有系统的理论,其指导理念因人而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它首先是对近代的反动,它否定作为人类普遍理念的自由与平等,将国家放在价值中心的位置。现在,基本上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作为右翼概念来理解。右翼具有狂热的排外主义、沙文主义式的对国家过分的忠诚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敌视。他们强调民族使命,具有打破现状、发动政变的强烈愿望”。③ 而日本的《大辞林》则把右翼解释为“保守、国粹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具有这种思想倾向的个人或团体”④。 (二)日本右翼的演变 日本的早期右翼始于19世纪末期。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的右翼大体经历了“战前右翼”、“战后右翼”、“现代右翼”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战前右翼”,是对二战结束前所有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概称。1881年2月, 被视为日本近代右翼开山鼻祖的头山满、平冈浩太郎和内田良平等人发起并成立日本近代第一个右翼团体“玄洋社”,从而成为了日本右翼的国家主义运动之源。受其影响,自1881年起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掀起组织结社的狂潮,“黑龙会”、“老壮会”、“犹存社”、“神武会”、“大日本国粹会”、“大日本生产党”等名目繁多的各色右翼团体纷纷登台亮相,至20世纪初期达到了高峰。据统计,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的右翼组织共有634个,人数达12.2万之众。在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半个世纪里,战前右翼势力宣扬国粹主义、日本主义、“大亚细亚主义”和“忠君爱国”等军国主义思想,鼓吹、推动建立法西斯独裁体制,并与日本法西斯军部相勾结,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中扮演了吹鼓手和马前卒的角色。从策动“日韩合邦”、殖民统治朝鲜,到支持“满蒙独立运动”、谋划肢解中国,无一不留下战前右翼的斑斑劣迹。 “战后右翼”,一般是对战后复燃至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日本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统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日实施军事占领的美国强行限期解散右翼组织,一律褫夺右翼骨干分子的公权并严禁其从事政治性活动和担任国家公职,右翼组织一度被迫偃旗息鼓,似乎销声匿迹。然而,东西方冷战开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出于冷战的需要和对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美国的对日政策旋即由“抑制”改为“扶植”,并宣布停止遣散日本右翼组织,解除对右翼分子“褫夺公权的处分”,使得日本的右翼分子重出社会,许多右翼团体死灰复燃,再度集结。据统计,到1952年的短短两年内,日本全国仅公开活动的右翼团体就已达270多个,共约5万来人。战后右翼虽承袭了战前右翼的衣钵,但因受国际冷战意识形态和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势力的影响,它不仅淡化了传统的反美、反体制色彩,且把反苏、反共、重新武装奉为圭臬。 “现代右翼”,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新右翼”、宗教右翼在内的新兴右翼和既有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总称。进入70年代后,60年代蓬勃发展的日本左翼学生运动对右翼神经产生的刺激效应持续发挥作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下的右翼民族主义思潮以更加强烈的波峰荡涤着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此背景下,一批新兴的宗教右翼组织、右翼暴力团体,以及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新右翼”组织相继产生。日本的右翼组织重新整合,思想开始转型,势力日益扩展,影响日趋增大。据日本警方统计,到2000年,日本的右翼团体已发展到900个,总数达10万人,已接近“战前右翼”的顶峰时期。⑤ 而被称为右翼理论家的荒原朴水则宣称,若包括“西装右翼分子”在内,日本全国的右翼分子共有353万人。⑥ 从组织结构上看,现代右翼主要由“传统右翼”、“新右翼”和从暴力团体转化而来的“行动右翼”构成;从思想理念上看,民族主义色彩更加浓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右翼”。他们自诩是“新民族主义者”,叫嚣要“打倒Y.P(雅尔塔、波茨坦)体制”,对内主张“回归日本民族”,“回归传统”,“废除占领宪法(现行和平宪法),制定自主宪法”;对外则鼓吹排外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要求政府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使日本成为“普通国家”,再现昔日辉煌。 (三)日本右翼与右翼势力的表现形态 综观日本右翼的百年史,从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似可找到一种定律,即每当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其自感来自外部的“压力”或“威胁”增大,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政局动荡、民心思变和危机意识增强之际,就是日本右翼思潮沉渣泛起,右翼团体活动猖獗和右翼势力迅速膨胀之时。作为民间团体的右翼虽人数不多,但由于它与日本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社会上又有许多隐性的“西装右翼分子”存在,因此,当他们同流合污、相互纠合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其思想意识也极有可能成为导向日本社会政治的主流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