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于欧洲大陆的英国 英伦三岛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遥遥相望。长期来,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交往并不十分密切,而更多地与远隔重洋的美国和好,结成“英美特殊关系”。直至70年代希思首相才决心“填平海峡回老家”,挤进欧共体,投入欧洲大陆的怀抱。但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同欧洲大陆又不那么密切。90年代初,梅杰执政才略微修补一下英国同欧洲的关系,但仍不十分接近。 英国之所以游离于欧洲大陆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以前英国是个实力相当强大的海洋大国,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称雄于世,成为“日不落”的海上霸主。后来,英帝国日趋没落。德国总理阿登纳曾鄙视地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英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是海上霸王。而强大的帝国现在还有什么东西呢?就算有一点东西也越来越少了。” 二战后,英国是战胜国,根本不把德国放在眼里。1946年邱吉尔在苏黎世发表著名的演说,号召欧洲联合起来,倡议成立“欧洲合众国”。阿登纳对此十分高兴。但是,邱吉尔亲自告诉阿登纳,英国不想让人把它并入联邦欧洲体系去,也不想成为欧洲防务集团成员国,这使阿登纳大失所望。他认为这是英国不想放弃昔日帝国的美梦。 二战后,英国对欧洲的态度根本不明确,立场总是摇摆不定。其原因是: 1)参加欧共体的成员国必须承担1957年罗马条约中规定的义务, 但英国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同英联邦也有特殊联系,而它却不能放弃这些联系。 2)正如阿登纳所说的, 英国还没有“死心塌地”认识到它的位置是欧洲,还得再过一段时间英国人才会普遍认识到这一点。 3)由于岛国关系, 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必要性在英国与欧洲大陆不一样。短期内不可能使英国与欧洲有着“一家人”的感情。 鉴于上述原因,阿登纳已“看穿”了英国,在欧洲一体化方面对英国不寄予期望。1964年1月11日他说,“谁希望有欧洲, 谁就应该希望法德友好。尽管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是那么值得欢迎,但必须懂得,没有法国欧洲共同体就等于零,这对于政治联邦同样适用。”“没有英国,大家可以干起来,尽管不完备;没有法国,就根本不行。”从他的这些讲话,就可以看出阿登纳的天平明显向法国倾斜,对英国持有成见。 1958年1月,欧共体正式成立,欧洲统一大市场启动。 然而英国不但不参加欧共体,反而联合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组成七国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同欧共体唱对台戏。后来,由于英国的国力日衰,经济不断恶化,英联邦逐渐解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终于散伙。 1961年8月,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 但由于法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对,英国屡屡被拒之门外。戴高乐认为,英国不愿意让法国领导欧洲,而一心一意甘心情愿尾随美国。因此, 他对英国的反感不亚于阿登纳。 1963年1月14日,戴高乐甚至发表声明,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 直至1973年1月,英国才挤进这个组织。 时至今日,英国同欧洲大陆的关系仍不十分密切,特别是同德国关于欧洲建设的意见格格不入。英国前外交大臣赫德说,“我们将继续主张有一个我们所设想的欧洲——不是一个欧洲合众国,这本来就没有人相信。” 去年年底,德法两国发起旨在使两国在欧盟拥有更大分量的计划激怒了英国。英国重申坚决反对任何重大决策,反对扩大欧洲议会权力,并继续拒绝马约中的所谓社会条款。英国原先希望希拉克能大刀阔斧修改密特朗的政策,即把法国对欧政策不再放在法德轴心基础之上,以免英国被孤立。但希拉克的做法还未能使英国感到满意。英国舆论认为,科尔和希拉克在加大对英国的压力,巴黎和波恩使自己走上了与伦敦发生摩擦的道路。 德英关系松驰,双方龃龉不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战后德英建立的“沉默联盟”伙伴关系逐渐出现裂痕,特别是在德国统一的前后,德英关系明显冷淡。 撒切尔夫人预感到,德国统一必将打破欧洲的平衡,德国的崛起势必同它们争夺欧洲主导权。因此,这位政治家直言不讳地警告德国,在统一问题上应“谨慎”、“深思”、“步子不要走得太快”。这大大地伤害了德国人的感情。德国统一后,英国舆论出现反德的沙文主义倾向,英国老百姓对德国信任程度低于日本。1991年德国单独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更激怒了英国。尽管梅杰和科尔的私人关系不错,但这对两国的关系影响不大。目前,两国关系虽有所改善,但时而龃龉不断,时而唇枪舌剑。 今年2月2日科尔在比利时卢万天主教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时发表演说,以最尖锐的措词提出警告,如果从欧洲进一步一体化后退,就有可能使欧洲大陆在下个世纪陷入新的“民族主义的”战争。欧洲怀疑论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英国现象了。他还含沙射影地指责英国说,“但是,还有一件事也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最慢的那艘船不能拖整个船队的后腿。” 就在科尔演说的第二天,英国报界和政治家群起而攻之,谴责科尔的论点,英国外交大臣里夫金德攻击说,“另一种说法是,如果不使舰队的所有舰船协调一致,那么舰队就不复存在,因此必须找到平衡的办法,必须找到一种使有关的国家都感到舒适的办法。”“德国和英国之间当然有分歧。我不想假装认为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完全一致,因为他们(德国)所主张的一体化程度比我们认为欧洲人民感到舒适的那种一体化程度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