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 第十四届以色列大选结果今天揭晓,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战胜工党领袖、现任总理佩雷斯。46岁的内塔尼亚胡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年轻、也是第一位由公民直接选出的总理。 内塔尼亚胡的当选,如同一场“政治大地震”,立即引起各方强烈的反应。一些国家在对“和平缔造者”佩雷斯竞选败北感到惋惜和失望之余,又不得不对内塔尼亚胡的当选表示审慎的欢迎,有的则持观望态度;以色列的“特殊盟友”美国强调它的对以政策不会改变。舆论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以大选结果对整个中东地区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有可能使步履维艰的和平进程,平添几分捉摸不定的因素,并将打乱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使美国的和平政策面临新的挑战。 年轻的内塔尼亚胡之所以能够战胜资深的政治家佩雷斯,既有复杂微妙的政治背景,又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分析家们认为,内塔尼亚胡获胜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以色列人一向最注重自身生存安全。内塔尼亚胡击败佩雷斯的“杀手锏”,就是在“安全问题”上大做文章,这符合多数以色列人要求恢复安全感的急迫心理。“哈马斯”在以境内接连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客观上为利库德攻击工党提供了重磅炸弹。在高举“安全旗帜”的同时,内塔尼亚胡不失时机地接过一些和平口号,从而又获得部分愿意和平、但对工党现行政策不满的选民支持。二、利库德集团三党联盟,内部协调一致。桥党领袖利维放弃竞选总理一职,其追随者转而集中支持内塔尼亚胡,进一步加强了内的竞选地位。三、以色列阿拉伯人是工党命运攸关的传统支持者。黎巴嫩“卡纳惨案”发生后,有52%的以色列阿拉伯人对佩雷斯失去信赖,他们中许多人放弃投票,从而增加了内塔尼亚胡的获胜机会。四、利库德集团竞选组织工作有声有色,策略上尽量扬己之长,攻彼之短,如抓住选民渴求变故革新的心态,大肆宣传内塔尼亚胡富有朝气,是以色列未来的代表。佩雷斯虽有从政治国经验,但毕竟年事已高。相比之下,工党的宣传显得乏力,其竞选负责人又各怀心计,内耗严重。五、从前苏联来的数十万犹太移民其住房条件和就业状况较差,他们对工党的安置政策耿耿于怀,一方面组建新党参加议会竞选,谋求改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在总理人选上支持内塔尼亚胡,希望他的扩建定居点政策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实惠,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利库德集团和工党的力量对比。六、美国、巴勒斯坦等领导对佩雷斯的声援,在以选民中引起逆反心理,许多人认为这是对以内政的干涉,投票效果适得其反。 在和平原则和一些具体问题上,利库德集团和工党的立场存在很大差异。工党主张“以土地换和平”,利库德坚持既要土地又要和平,其竞选纲领虽明确表示和平将是以政策的中心目的,但它更强调安全是任何和平协议的首要条件。利库德集团虽“将承认和平协议带来的现实”,但又声称“要减少这些协议对以的未来和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工党删除了竞选纲领中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条款,为巴勒斯坦建国创造了前提,而利库德集团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尽管双方一致坚持耶城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统一首都,但工党态度较为温和灵活,表示愿同巴方商谈耶城未来地位;而利库德集团认为耶城问题不容讨论。关于定居点问题,工党虽强调大部分定居点仍应置于以主权之下,但明确表示不再建立新的定居点;利库德集团则主张要加强定居点建设,增加新移民,并将废除冻结扩建定居点的决定。关于以叙谈判,工党主张分阶段从戈兰高地大部分地区撤军,并在地面预警站问题上适当让步,与叙实现关系正常化;而利库德集团坚决拒绝归还戈兰高地,提出以叙应先在安全、水资源等非领土问题上达成协议。 毫无疑问,奉行右翼强硬路线的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将对以色列的和平政策进行调整,阿以和谈也许会因此放慢步伐,抑或暂时停滞,但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绝不会逆转,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并不是某一个政党或领导人的观点所能左右。 (本报耶路撒冷5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