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建立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构想和实践逐渐凸显出来,东盟地区论坛(ARF)便是其中突出的表现。继1994 年曼谷会议,1995年文莱会议之后,1996年东盟地区论坛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三届年会。东盟地区论坛从酝酿到发展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迄今为止亚太地区第一个政府间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由于亚太地区特殊的安全环境,人们对东盟地区论坛的未来命运产生诸多疑问。本文试图对它的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发展态势及面临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一、东盟地区论坛产生的必然性 某个国际组织产生的最初目标无非是试图通过一定领域的合作建立某种“控制”,以达到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合作的目的。这种目标的产生源于特定环境的特殊需求,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东盟地区论坛正是适应冷战后国际社会的相互依赖性及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孕育而成的,它的出现便是在两者间寻求某种协调,以实现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首先,东盟地区论坛是相互依赖的社会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资金、技术、商品、人员的不断流动,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单一的国家不可能摆脱同其它国家的接触而单独存在,它们在制定某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势必在其它国家产生连锁反应,因而出现“互动现象”。在这个互动的社会里,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⑴安全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的安全战略纷纷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向综合安全方向发展,其中,经济安全又成为“重点中的重点”。各国为了确保经济安全利益,都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各国间的矛盾,防止冲突现象的发生,以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⑵维持安全的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各国实现其安全目标的手段主要是争取本国安全,进而实行结盟国家安全,这样势必造成军备竞赛的加剧,不仅未能有效地带来安全效益,反而造成自身安全系数的降低。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特别是大国关系由紧张的对抗走向安全合作,增加信任,提高透明度,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合作体系,这种多边的安全合作为军事对立的国家提供了“交换看法与和平解决冲突的机会。”因而成为各方都乐于接受的主要安全手段。 其次,东盟地区论坛是亚太地区异质性的环境决定的。⑴亚太地区存在多种差别。冷战结束给全球安全造成缓和的趋势,并给亚太地区带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机遇,但这并未能消除亚太地区目前存在的多种差别。亚太地区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正是由于这些差别使亚太国家缺乏信任和理解。⑵亚太地区还存在许多热点和潜在的热点问题,诸如冷战后留下的柬埔寨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台湾的独立倾向,南中国海问题上的领土争端等等,无论哪个问题都可能威胁该地区的安全。目前亚太地区各国还存在着边界纠纷,使该地区出现逆载军的现象,这与世界裁军潮流相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的紧张局势,要避免这种现象,各国必须加强接触,增加信任。 再次,东盟地区论坛是东盟平衡外交的产物。冷战时期,东盟处于东西方对抗的夹缝之中,不得不看大国的脸色行事,冷战结束给东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希望能独立解决地区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担心中国、日本会填补该地区由于美俄撤军而留下的权力真空,东盟各国担心自己的安全未来,鉴于自身的实力和亚太多极格局的存在,东盟采取制衡策略,希望自己能在大国问题中起“平衡作用”。使亚太的安全结构按东盟要求的方向发展,进而在亚太安全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摆脱大国的控制、最终达到独立自主的目标。东盟地区论坛便成为东盟制衡策略的最佳工具。 由此可见,东盟地区论坛是由世界大潮流所驱动,最终立足于亚太地区特定环境,这样的结果使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不可能选择“适合冷战时期的欧洲两极格局的安全结构”。它只是在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信任与安全的特定思路。在这种思路下产生的东盟地区论坛“具有吸引力”,因而也具有生命力。 二、东盟地区论坛的未来走势 东盟地区论坛产生后,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自己的存在,这就有必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态势作进一步分析,明确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国际环境和东盟地区论坛自身的活动,可以看出,未来东盟地区论坛的发展轨迹至少有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外延扩大。参加的国家将不断增多,所要论及问题的地区和范围进一步扩展。在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参加的国家有东盟六国、六个对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韩国、美国)、欧洲联盟、两个磋商伙伴(中国、俄国)、三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老挝)、两个被邀请国(缅甸、柬埔寨),几乎囊括了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北部的所有国家。第一次在亚太地区把不同政治文化、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国力的国家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亚洲未来安全与合作,因此它本身便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由于成员分布的广泛性,必然造成所讨论问题的地区分布具有广泛性,使得未来东盟地区论坛可能立足东南亚,辐射整个亚太地区。1995年的文莱会议表现就较明显,所讨论的问题不仅涉及南中国海问题,也涉及朝鲜半岛、南太平洋核试验问题。东盟地区论坛外延的不断扩展主要原因有两个:⑴作为一种多边机制,它必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⑵它继承了东盟组织的开放性特点。早在1987年的马尼拉会议上,东盟就允许地区外国家为《巴厘条约》的准成员国,1995年7 月底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又作了同样表示。因此,作为东盟战略的安全组成部分,东盟地区论坛当然也具备一种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