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签署了《加深经济和人文一体化条约》、《海关同盟条约》,紧接着代表更高水平一体化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共同体条约》也于4月2日出台。由于这一连串一体化事件是发生在北约东扩步伐加快、俄罗斯总统大选在即和恢复苏联呼声日高(尤其是3月15 日刚由俄杜马作出宣布苏联解体为非法的决议)的背景下,舆论便更关注其中的政治含义。事实上此次经济一体化条约的签署的确是上述国家经过反复酝酿后的抉择,经济因素是关键性的。 签约国一致将一体化视为推动经济自主发展的关键途径。经过五年的经济转轨,各国普遍认识到完全投入西方怀抱,靠西方输血支撑经济发展是危险的,经济命脉将为别人所控制。正如叶利钦所说“我们这几个国家的人民愈来愈强烈地呼吁实行一体化……以避免竞争者在世界市场上把我们各个击破……经济一体化的可靠基础只能是依靠自己的实力……。” 区域一体化也是独联体各国清醒认识地缘经济现实和自身经济活动空间后的当然选择。在相当长时期里,原苏联和独联体各国都没能形成正确的地缘经济认识。冷战时代原苏联也建立过经济一体化组织——经互会,但这主要是基于地缘政治考虑,为战略对抗服务,反而扭曲了地缘经济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经互会的解体,各国热衷于面向西方,经互会中合理的经济合作安排也遭抛弃,单纯与西方国家经济交流又一次扭曲了地缘经济关系。直到此次一体化条约的签署,用叶利钦总统的话就是“用了五年时间找到了主权独立国家一体化的新形式”,真正得以建立符合地缘经济现实的国家共同体。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此次一体化安排是极具现实态度的,在条约内容中还可把握到极具操作性的一面。归纳而言,一是开放性,即条约向独联体、波罗的海甚至东欧各国开放;二是灵活性,既有低层次的四国一体化又有高层次的两国共同体,反映出一体化进程中的多速化和多样性;三是一体化的基础好,即强调不同于松散的有名无实的独联体,强调产生于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既有的产业分工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上述两项一体化安排决非权宜之计或政治策略,而是反复探索后的产物,当然也不可否认条约签署时机上有某种政治考虑。同样我们也不认为一体化的进程会如此简单,以致所谓用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欧盟花数十年时间才找到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卓有成效的区域经济集团将出现在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