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原苏东地区已成为民族主义浪潮中心地区,且不断在发展变化。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又与原有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西方集团内部的民族主义以及其他形式的民族主义汇合成一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它对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产生着正负双重影响。 关键词 民族主义浪潮 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时代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形势剧变,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汹涌,对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试就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当前发展态势及其影响简作综合分析。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 现在通常讲的民族主义是在近代民族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是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忠诚的一种感情和意识,是强调本民族特征和传统,维护本民族利益、处理民族问题和族际关系的纲领和原则,也是建立在民族这个特殊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并为谋求本民族利益服务的一种社会运动。 民族主义产生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具有不同的内容,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对民族主义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民族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主义,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或异族奴役的旗帜,在资产阶级争取政治统治,建立民族国家,促进民族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时的民族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寻求获得解放的工具,并在产生中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他们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打着全民族的旗帜进行斗争,终于摧毁了封建教会和封建社会结构,实现了民族统一,建立了民族国家,这个民族国家与封建王朝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民族主义的出现确立了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民族自决权,这个原则成了近代国际关系的通用原则,由此使一大批弱小民族获得了独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可见,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总的看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一出现就有局限性的一面,如欺压弱小民族,推行殖民主义等。 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转化成为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对内欺压弱小民族的舆论工具,它往往表现为民族沙文主义、种族主义、世界主义以至法西斯主义。从而给广大亚非拉地区以及其他弱小民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这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以其猛烈的冲击力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这种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力的结果,特别是这种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法西斯主义,把不同的人种区分为所谓高贵的人种和低贱的人种,把不同的民族区分为优等的民族和劣等的民族,为其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制造舆论和口实。结果给全世界人民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惨绝人寰的灾难和牺牲。所以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往往起着消极的反动的作用。但这个时期弱小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则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民族主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高举民族主义大旗,把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推向高潮。这时的民族主义是作为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武器出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及后来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实现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在经济上要求保护国家的资源,夺回本国的市场,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他们代表全民族的利益,以民族救亡图存为号召,借以唤醒、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展开不懈斗争。这种民族主义反映了被压迫民族广大人民对帝国主义强烈仇恨的情绪,代表了广大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意愿,因而具有很大的号召力,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旗帜。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领导权,往往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里,因而这种民族主义基本上也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它应该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首先要肯定其积极性、进步性。因为这种民族主义斗争矛盾是针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因此这种斗争必然削弱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最终摧垮殖民主义体系,使民族解放达到胜利。这种民族主义在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特别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中,将继续长期发挥其进步作用。 当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毕竟属于资产阶级体系,因而也有其消极性和局限性。如个别国家当权集团也有与帝国主义妥协屈服,某些个别人物甚至投身于帝国主义怀抱,屈服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二、当前世界的民族主义浪潮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终结,超级大国一亡一伤,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失衡,某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权力真空。这样,原来被压抑、掩盖的矛盾暴露,导致民族主义情绪膨胀,民族主义势力趁机扩展,世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浪潮迭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原苏联东欧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泛滥 原苏联东欧地区民族关系本来错综复杂,在改革进程中各种民族矛盾就纷纷暴露出来。苏东剧变以后,社会制度更迭,思想领域混乱,各国中央权力处于更替、调整、混乱甚至坍塌状态,国家对地区和社会各阶层控制力急剧下降。这种状况有利于各种民族主义势力的崛起。加之原苏东各国,特别是苏南两国,民族构成与地方权力分布有利于民族分离势力的活动,联邦制共和国的民族特点是居住相对集中又拥有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和共和国这种与民族实体相应的地方政权。当国家处于危机状态的时候,这种民族与地方政权结合的形式为民族分离主义提供了条件。他们往往以本民族利益受损为借口,以争取民族权益为口号,很容易影响群众,控制地方政权,直到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于是,很短时期内,苏联1分为15, 南斯拉夫1分为5,捷克斯洛伐克1分为2。这种分化还没有结束,还可能产生新的分合。新独立国家相互之间,又彼此为争夺领土,分割财产、处理军事、经济关系等,仍是矛盾重重,冲突迭起,甚至发展为长期武装冲突和战争。如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纳——卡州已打了多年,俄乌关于克里米亚归属和黑海舰队之争,独联体内部有关国家关于核武器控制之争等等。新独立国家内部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民族冲突。原苏联地区领土和民族争端近200起,波及700万平方公里和3000多万人口地区。前南斯拉夫境内战火不息,波黑战争愈演愈烈,既有新独立国家间的冲突,也有新独立国家内部的战争,巴尔干半岛有重新成为“欧洲火药库”之虞。此外,原苏东地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潜在的民族纠纷还很多,仅以阿尔巴尼亚为例,就有阿南之间的科索沃之争,阿马(马其顿)关于在马居住的阿族人问题之争,阿希(希腊)的伊鲁斯地区归属之争,等等。如得不到控制,随时可能发生对抗,直接威胁欧洲安全乃至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