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4年多前上台伊始, 便为国家的未来规划了宏伟的蓝图:面向亚洲,走向共和,脱离与英国君主的关系。然而他宏愿未酬,便中途落马。为此,英国报刊着实兴奋了一阵,多以为澳的共和列车可能从此停驶。 3月11日举行的霍华德新政府就职仪式有个有趣的细节, 那就是霍华德的誓词与过去不同。以前澳总理就职誓词的第一句是“竭诚尽忠地服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和她的法定继承人”。1993年,基廷再次当选后,将它改为“竭诚尽忠地服务于澳大利亚联邦”。而在本次就职仪式上,霍华德又将誓词改为“竭诚尽忠地服务于澳大利亚人民,并忠诚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这个细节反映了两人在共和问题上的差异。 基廷是一位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去年6月, 他正式提出了要在本世纪末将澳变为共和国的建议。在这次大选中,基廷再次将共和问题列入竞选纲领,并拟分两步走:明年初举行非约束性公民投票,对是否愿意让澳大利亚人作国家元首作出回答;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便在议会成立各党联席委员会,拟定实现共和的修宪方案,在本世纪末之前交付全民公决。 霍华德原本是一位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曾反对澳成为共和国。但他现在表示遵从公民的选择。他提出的方案是:先召集“人民宪政会议”,就是否举行全民公决进行研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举行全民公决不迟。这给人们的印象是,他并不急于求成,宁肯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路子。 霍华德批评基廷在大选中提出这个问题是企图转移选民视线,回避人们关切的失业、家庭和中小企业困境等问题。基廷则指责霍华德其实并不赞成共和,只不过是想拖延时间而已。显然,共和问题成了政党斗争中的一个筹码。 在这个问题上,公众是有分歧的。一年来的民意测验表明,支持共和的略占多数,但从来没有超过60%。而有些人又认为,现在的总督只在名义上是英女王的代表,但一直是由澳总理任命的澳大利亚人担任,实际上已是澳的国家元首。因此,共和问题并没有如基廷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大选辩论的主题。 从长远来看,澳大利亚脱欧入亚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澳移民构成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也都会使共和潮流日益增强。霍华德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在誓词中仅仅说效忠女王,而没有提及要效忠女王的继任人。不过,他不会像基廷那样积极推动澳的共和列车前进,但共和列车也并不会从此停驶,只不过暂时驶入了慢车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