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一度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经过33天的激烈角逐之后, 今天已见分晓:在众院148个席位中, 反对党联盟(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目前以90比46的优势战胜执政长达13年的工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联盟领袖霍华德将取代基廷,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第25位总理。 回首过去13年,工党政府的政绩不能算差;平均3.7 %的年经济增长率,平均5.2%的较低通货膨胀率,以及平均2.3%的就业增长率;这期间澳开放国内经济,走向国际竞争;建立了较健全的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近4年, 基廷政府实行民族和解和多元文化政策,承认土著人的固有权利;提出了脱离英王室,迈向共和国的目标;在对外政策上,作出了脱欧入亚、与东亚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并取得可喜进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基廷功败垂成、中途落马? 首先,在澳大利亚选民中普遍有工党执政时间过久的厌倦情绪。针对这种心理,反对党联盟喊出的两大竞选口号之一就是“够了就是够了”。澳大利亚近年的发展变化应归功于工党,但不少人又认为工党日久生怠,是改换政府的时候了。 其次,虽然澳近3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4.5%,但平民百姓从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而且基廷1993年大选时许下的减税诺言不仅未兑现,反而在增税,人们对此不无怨言,对工党政府的信任度自然下降。 第三,工党政府在微观经济改革和劳资关系改革方面,由于受其政治盟友澳大利亚工会联合会的牵制而停滞不前。这影响了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为此工党常被指责为维护少数特殊集团利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工党政府未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虽然基廷政府3年来创造了71万多个工作岗位,但澳今年1月份的平均失业率仍为8.6%,而青年失业率竟高达27%,全澳有77 万多人找不到工作。 针对工党上述种种败绩和弱点,霍华德将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放在首位,主张解除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制;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和其他负担;修改妨碍中小企业用人的《不公平解雇法》,以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失业大军。 霍华德还承诺推进微观经济和劳资关系改革,限制工会在工资谈判中的垄断性权力,取缔声援性罢工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减轻有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是霍华德竞选取胜的又一法宝。他许诺在3年任期内为有子女家庭减税10亿澳元。 反对党联盟赢得本次大选,还在于它吸取了1993年大选失败的教训,收回了增收消费税、取消公费医疗制度等激进的改革方案;并在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外交战略等领域认同了工党政府的得人心的既定政策。 与被称为“大视野政治家”的基廷不同,霍华德着眼于中小企业和家庭等微观方面,注重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失业等问题。澳大利亚人似乎更喜欢霍华德为他们制定的这个让“人人都有工作”,过一种“轻松舒适的家庭生活”的近期目标,这当是致使基廷败北、霍华德获胜的根本所在。 (本报堪培拉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