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成立已经4年。今天,人们看到,这个由原苏联12 个国家组成的联合体,正在逐步走上一体化的道路。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话说,就是“独联体国家最终形成了向自愿一体化迈进的趋势”。 当今世界,地区性合作普遍加强,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欧洲联盟、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都在探索新的合作道路。自然,处于世界大潮中的独联体也不例外,发展以经济为主导的一体化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共识。 独联体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既非国家又非超国家机构的联合体”成立之初,各成员国热衷于自己的“独立”、“主权”,使独联体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但是,现实是无情的。由于苏联解体的冲击,相互经济关系遭到破坏,这些国家普遍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不少国家曾试图依靠外援摆脱困境,结果,西方的许诺只能“画饼充饥”,令人失望。经过深刻的教训和痛苦的思索,这些曾是“一家人”的独联体国家终于认识到:“只有联合才有出路!” 俄罗斯是独联体中最为强大的国家,莫斯科外交战略的调整对加快一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初,俄罗斯一心想“甩包袱”,对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听之任之。后来,莫斯科感到,独联体国家有着“俄罗斯的切身利益”,对“昔日的兄弟”只能拉不能推。随着西方对俄罗斯遏制战略的加强,特别是北约东扩趋势的明朗化,俄罗斯倍感独联体政治、军事、经济合作的必要。从1994年起,莫斯科把加强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一体化正式作为其外交的“最优先方面”。俄罗斯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确保在独联体的势力范围,增强同西方抗衡的能力。新任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说,独联体实行全面一体化是时代的要求,俄罗斯必须与这些国家建立统一的经济区和军事防御区。他一上台就首先出访独联体国家。 独联体国家相互关系的改善为一体化进程创造了政治前提。首先,俄罗斯和乌克兰在经历了几年的紧张对抗后,逐步走上合作的轨道。两国去年以来签署了数十项经贸和军事合作协定,争论已久的黑海舰队问题已经接近解决。其次,由于纳—卡问题而敌对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持续多年的战争状态也已结束。另外,影响相互关系的诸多独联体热点普遍降温。 经济关系是独联体一体化的基础,也是一条主线。经济一体化进程最快,并且已初具轮廓。1994年,独联体成立了跨国经济委员会,迈出了一体化的重要一步。1995年,经济一体化有了较为具体的内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三国关税联盟,相互间的海关检查已被取消。今年初始,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就表示愿意加入关税联盟。独联体国家的支付联盟、货币联盟正在由设想转为现实。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具有多类型、多组合、多层次的特点,其发展模式类似于欧洲联盟。双边性、多边性和地区性合作交叉进行,不仅有俄、白、哈三国关税联盟,还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合作集团。 军事一体化进程落后于经济一体化,但步伐正在明显加快。1994年,7国领导人签署了《保卫独联体外部边界条约》;1995年, 建立了10国参加的联合防空体系,组成了新的国防部长理事会工作机构,确定了集体安全构想实施计划。俄罗斯对独联体军事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独联体军事一体化比经济一体化更为重要,它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面对北约东扩的攻势,俄罗斯致力于增加在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存在,建立以俄罗斯军队为主的独联体共同防务体系。叶利钦总统最近明确指出,北约,首先是美国,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军事潜力,独联体只有通过集体安全体系才能保障各国的安全。 不过,独联体一体化只是相对而言,其进程尚处在初始阶段,并且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多种障碍。如,在独联体中,俄罗斯太大太强,而一些国家又太小太弱,获得独立不久的小国惟恐受制于大国而失掉主权,在一体化道路上总是瞻前顾后,心情复杂而矛盾。由于各国地位不同,经济、安全利益不一,对一体化的参与程度自然不一样。乌克兰因为自身军事力量较强,不愿意参加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土库曼斯坦由于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对经济一体化缺乏兴趣。另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独联体一体化的制约更是显而易见。西方害怕独联体成为苏联或者华约的翻版,总是千方百计阻挠独联体一体化。美国几度增加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并支持大公司对哈萨克斯坦油田投资数百亿美元。这些行动,看似经济目的,实则政治需要。 独联体一体化的进程表明,这些国家的联合意识将会继续增强。当然,一体化不等于恢复过去的联盟,各国的政治主权会继续得到保持。简言之,独联体一体化将以俄罗斯为中心、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双边和多边为形式,逐步而曲折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