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后半期以来,非洲出现了自独立以来最迅猛的变化,50多个非洲国家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反映了冷战结束对非洲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反映了非洲人民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非洲大陆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心态。尽管人们对非洲的变革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这是非洲发生的又一次历史转折,对非洲的未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 非洲出现急剧变化并不是偶然的,是非洲原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受到新的挑战、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出现的。冷战后非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以一党制为代表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90 年代前,非洲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权力日益集中,一党制或事实上的一党制成为非洲普遍采用的政治体制。应该说,这种体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是,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使某些非洲国家领导人的个人权力膨胀,为他们在国内实行个人专制提供了条件,也为腐败的滋生和某些执政者利用职权聚敛财富和营私舞弊提供了温床。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中产阶级的逐渐壮大,非洲人民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相应增加,要求改革旧政治体制的呼声愈益高涨。其次,民族平等思想的迅猛发展和多元化政治思想的影响也给非洲社会的变革浪潮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民族平等主义的影响下,贫富地区之间、先进与落后民族之间、处于支配地位与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民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他们对原政治体制对部族采取的高压政策越来越不满,尤其对某些执政者对不同部族厚此薄彼和排斥异己的做法愤愤不平,要求改变现状。另外,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使非洲“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失去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托,一些原来比较激进的黑非洲国家如刚果、贝宁等便是在这种冲击下宣布放弃党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进而宣布开放党禁,向多党制过渡。总之,冷战结束后,多党民主浪潮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而非洲原有的政治体制在解决日益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时,显得力不从心,成为非洲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2)国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到挑战。 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选择国家资本主义或非洲社会主义作为经济发展方向,为非洲民族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非洲经济一度增长较快。但由于国家对经济的过度控制,压制了私人企业家的成长,私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与商业资产阶级的畸形发展,市场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70年代中期以来,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80年代非洲经济形势更趋恶化,被人称之为“失去的10年”。这10年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以上,人均消费水平下降1/5, 一些非洲国家生活水平倒退到30年前的水平。到80年代末,不少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库枯竭、银行倒闭,有的连续几个月甚至半年发不出工资,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经济如此困难,人们求变的心情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早在80年代初期,一些非洲国家迫于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 开始对经济进行改革。 进入90年代以后,各国人民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国内。非洲作为前一阶段经济失去最多的大陆,对经济改革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非洲经济变革势在必行。 (3)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挑战。冷战结束前后, 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地位急剧下降。对此,非洲各国忧心忡忡,颇有失落感,担心在当今世界上再也不会有昔日非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席之地,感叹非洲是“新秩序”的唯一输家。面对新的国际形势,非洲国家如何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确定自己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已成为非洲国家和人民日益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葡属非洲国家的独立,以及1994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灭亡,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非洲实现整个大陆战略重点转移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非洲国家的内乱和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非洲求变的心态和对旧的世界秩序和利益分配的不满。此外,西方大国对非洲国家的策略调整也对非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时期,非洲一直是东西方争夺的重要场所。以往,西方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对非洲国家的国内问题往往视而不见。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与西方争霸的对手已不复存在,于是西方国家对黑非洲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改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心”。其用心在于通过非洲的变革,强迫非洲国家接受它们的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把非洲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使非洲成为它们设想的世界新秩序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控制非洲。而非洲自独立以来,并未摆脱对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依赖,尤其自80年代以后,非洲国家经济困难、政治危机加剧,为了不失去外援,不得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把经济自由化作为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 非洲进行战略性变革势在必行,但前一阶段,非洲各国对如何变革缺乏应有的思想和理论探讨,在实际做法上大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对非洲社会的特点照顾不足,对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因此,尽管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非洲国家发生了迅猛的变化,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这种形式的变革也使非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致使一些国家党派林立,人心涣散,经济严重滑坡,另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政权瘫痪,国家四分五裂,甚至出现象卢旺达那样的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惨痛的教训使非洲国家对前一阶段的变革进行反思。去年以来,非洲各国领导人对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改革的态度有较大转变,认为以社会大倒退为代价实现政治转轨和经济变型得不偿失,对当前非洲的战略性变革有了新的认识。表现在: (1)对多党民主的态度趋于谨慎。多党民主化初期, 尽管非洲有人对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有异议,但迫于国内外压力,非洲总的舆论导向是对多党民主唱赞歌。目前这种趋向已有所转变,对多党民主的评价趋于谨慎。多数非洲国家领导人认为,非洲大陆坚持民主化进程,是非洲发展的需要,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又表示,盲目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只能加重非洲的困难,延长非洲国家探索合适政治结构的时间。认为,高喊民主口号只会使非洲一无所成,反对为多党民主而牺牲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非统主席本·阿里认为“民主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秩序,它也意味着人们有权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有住所、有工作”。其他非洲领导人也表示,“民主同贫困难以相处”,饿着肚子不能搞民主。曾被誉为非洲民主进程代表人物的赞比亚总统奇卢巴最近也说“也许非洲确实不适合西方式的民主”。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强调,多党民主必须充分重视非洲的特点,非洲应该在自己社会文化价值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需要,决定自己的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