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专电 1月20日,巴勒斯坦历史上破天荒首次举行大选。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当选巴自治政府主席。立法机构巴勒斯坦委员会的88个席位,官方虽还未最后正式公布,但大体“名花有主”。自治政府主席和巴委会将组成巴勒斯坦自治区首届民选政权。无疑,这次大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大选是在包括中国观察员在内的600 多名国际观察员监督下进行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也率领40人组成的国际观察员代表团观察选举。他们的评价是:大选是成功的,虽然有些地方作弊,但不影响大局。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称,美国同意国际观察员的估价。凡此种种说明,大选已为国际上认可和“验收”。 一、大选是对巴以和平进程的批准和对巴解组织和阿拉法特进一步同以色列谈判的授权。 巴勒斯坦人民为争取民族自决进行几十年武装斗争。从武装斗争转向和平谈判是个历史性转变,许多巴勒斯坦人转不过弯来,巴解组织内部民阵、人阵等公开反对,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更严重的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圣战组织不断制造暴力袭击事件,使和平谈判一波三折。阿拉法特面临巨大压力和考验。可是巴解组织度过了难关,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的自治试验取得了成功,在这个基础上自治又向约旦河西岸其他地方扩大。事实证明,巴勒斯坦人正在逐步从谈判桌上得到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这次大选尽管反对派抵制,哈马斯还号召选民拒绝投票,但巴勒斯坦人是讲究实际的,尽管和平进程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苦楚和不如意之处,但他们仍然抱着很大的政治热情参加大选行使民主权力。无论是加沙还是约旦河西岸,投票率都在70%以上,超过了人们的估计。 以色列总理佩雷斯说,巴大选是对哈马斯的打击,是对和平进程的认可;选民大多数投阿拉法特的票表明巴勒斯坦人支持巴解组织。 二、大选促进巴勒斯坦人团结在自治政府的领导之下,有利于巴勒斯坦重建和发展。 参加大选投票的巴勒斯坦人来自各个方面,虽然民阵、人阵、哈马斯、圣战组织抵制,但不少成员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选,因此有广泛的代表性。据初步公布的结果,巴委会不会是法塔赫“一言堂”,巴勒斯坦民族民主联盟党的沙菲和巴和平代表团原发言人阿什拉维均当选,他们在奥斯陆协议后对阿拉法特颇多指责和批评。妇女也有4 名代表进入巴委会,为在伊斯兰社会争取妇女权力创造了条件。 由于自治政府是民主选举产生,也便于在国际上得到政治、外交和经济支持,也可明正言顺地处理财政援助,并易于受到巴勒斯坦和国际监督机构的监督。 三、有利于以色列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以确保和平进程继续下去。 巴大选本身和高投票率都是在心理上对主张和平的以色列人的大力支持,对那些有疑虑的犹太人也是一种启迪,使他们意识到,和平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拉宾总理遇刺和巴大选成功两件事,将使工党在大选中赢得更多选票。 阿拉法特再次公开表示,将按巴以协议规定在大选后两个月举行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废止巴勒斯坦宪章中的“灭以”条款。按规定,全国委员会必须有2/3多数才能决定对有关条款进行修改, 预计新选出的巴委会88人将自动加入全国委员会,“掺沙子”,从而使阿拉法特易于取得规定的多数。同时,佩雷斯已宣布,以色列将允许流亡在外的巴全国委员会成员返回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此举也将会使不少成员改变原来的立场。民阵总书记哈瓦特迈在大马士革宣布,他和民阵100 名成员不久将返回自治区,其中有一些人是全国委员会成员。 巴宪章中的“灭以”条款虽然实际意义不大,但仍然在心理上使许多以色列人对巴解组织的和平诚意将信将疑。而这又是利库德集团等反对党攻击工党联合政府和平政策的“撒手锏”,废除“灭以”条款将使工党推进和平谈判腰杆更硬。 四、大选是朝着建立巴勒斯坦国迈出的重要一步。 大选选出的巴自治政府主席,类似国家元首,巴委会拥有立法权,实际上是议会。这个政权形态和结构,是将来巴勒斯坦国的雏形。正如阿拉法特投票后宣布的,这是“巴勒斯坦国的奠基石”。 巴以双方将在5月开始谈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永久地位问题。 巴自治政府主席和巴委会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体现了民意,民意不可侮。在谈判中,巴方提出建立国家,一向标榜民主和尊重人权的以色列就难以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