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语境(context)观念在当代思维领域中的普遍渗透,一种语境主义世界观(contextualism as a world view)(Hayes,p.vii)逐渐显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中。无论是在量子测量过程的整体性特征、生物学解释的语境相关性问题上,还是在社会人类学的语境诉求、心理行为的语境评价中,语境实在都为不同的本体论态度提供了共同的对话平台,使它们能够在语境的基础上,构建语义范畴和概念范畴的统一性;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范式,语境为各个学科提供了可以达成一致的统一框架,为知识生产、真理探询提供了新的认识路经;语境分析的元方法论特征,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的内在一致的意义上,对各个学科的方法论作了有效的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特征,它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成为了构造世界的新的“根隐喻(root metaphor)”。 一、本体论构架:语境实在 语境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世界观的特性,跟“语境”这个术语本身的意义密切相关。在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开创性的工作之后,语境观念从“言语语境”扩展到了“非言语语境”,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Malinowski,pp.296-336)自此,语境的观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关于人们在语境中的所言、所作和所思”,转变为了“以语境为框架,对这些所言、所作和所思进行解释”(Dilley,p.4)。这样一来,语境就跟语词和文本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从而也跟世界的本质尤其是知识和真理问题,关联了起来。 由此,“语境”具有了根隐喻的意义,成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语境主义注重动态活动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即在特定时空框架中不断变化着的历史事实,而且可变的事件本身赋有主体的目的和意图,主体参与到了事件和语境的构造当中,同时,语境反过来也影响主体的行为,这是一种相互促动、关联的实在图景。语境主义将实体、事件、现象等具有实在特性的存在视为是在相互关联中表述的,不同的语境会形成不同的本体论立场,从而语词及其所指的对象就会具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语境就具有了本体论性的特质,成为判定意义的本质基元。跟传统的“朴素实在论”、“指称实在论”和“关系实在论”等相比,语境主义从“语境具有本体论性”的意义上(郭贵春,第48页)提出的这种“语境实在论(contextual realism)”观点,具有更强的基础性、科学性和不可还原性。这主要体现在: 1.语境实在论是基于现代科学发展形成的科学世界观 长期以来,包括本质主义、实证主义在内的各种流派都普遍认为,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就是去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终极实体。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尽管存在着隐藏的实体,不过它们都不是终极的,而是体现为有层次的递进。比如,卢瑟福实验之前,原子是宇宙之不可分的基元,卢瑟福则使我们认识到原子由大量的核子组成,是合成的。其后,随着更强粒子加速器的出现,质子、中子、强子、介子相继发现,于是物理学家越来越相信,这是一条逐渐迈向物质的最终结构和自然的基本规律的路径,但它只是一种不断的逼近,而非终极结果。 上述事实深刻表明,物理实在是由一系列的层次所构成的;在每一个层次上实在都具有独特的性质,这种性质为其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结构和实体提供解释。因为每一个新出现的层次中的实在,自身都不足以提供完全解释,而要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和研究工具。这种认识跟日常经验或古典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朴素的”、“直观的”世界图景具有很大的不同。世界绝不是它展示给我们的样子,科学研究所要做的也不仅仅是对世界的真实特征进行揭示和表达。自然的状态和过程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存在,其性质不仅要依赖于人类的感觉器官和认识工具,也要依赖于未曾认识到的更深层原因和结构,这正是语境实在论所揭示的世界观的核心特征。 2.语境实在论是解释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框架 虽然世界在表象上是独立的和自足的,但无论是自然本身还是在现代科学实验中,相对于更深刻的背景条件而言,已知的所有物理现象都是偶然的和有条件的存在。通过修改其外界条件和内部构成,物质或元素就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于是,所有知识都相对于特定的条件而存在,更进一步讲,宇宙就是由实体和过程的无穷变化着的无数语境所构成的,每一个语境构成了相对自主和可信的知识或真理,所有实在都是有条件的或依赖语境而存在的。从某一层面的语境实在向更高或更深层面的语境实在的递进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构成了我们当前的科学知识。不过,知识的语境化并不意味着无法达到确定的真理或可信赖的知识,相反,具有层次结构的语境之链,在每一个特定的语境链条上都展示出在该条件下的确定知识。这种语境实在论的图景,相比康德以来把现象与实体相分离的主张或者对实体进行还原的认识策略,更为符合当代科学发展的现状,也是对当前科学知识的比较合理的解释。 3.语境实在论反映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表明,无论是古希腊的哲学传统还是近代的古典科学,它们所奉为至高追求的“确定性知识”或终极知识已经完全没有了可能。不确定性成为这个时代科学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传统上寻求世界之基本元素或构造基元的企图,实际上抹杀了认识新的微粒或实体的可能。语境实在的提出又为哲学和科学的这一追求注入了信心,因为即便是语境实在,也仅仅是暂时的和相对确定的,它不具有绝对的意义。比如,我们会把量子现象看成具有波和粒子的特征,是“不能预测的”和“无法描述的”,它只具有不确定的和概然性的特征。因为科学理论给出的仅仅是对可能世界的描述,观察或测量结果跟对象之间的关系只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语境关系,而非传统认识论范畴内的再现。与此相应,所谓认识宇宙,追求单一、统一的规律,更只是相对于语境而言的;离开特定的技术条件和思维框架,这些都只是一种理想,否则世界就过于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