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6)01-0136-09 利科尔(Paul Ricoeur)在谈到伽达默尔(H.-G.Gadamer)与哈贝马斯(J.Habermas)有关诠释学的论争时说:“我现在将对意识形态批判作一类似的反思,目的是评价意识形态批判的普遍性要求。我并不期望这种反思使意识形态批判回到诠释学信仰,而是想证明伽达默尔这一观点,即两种‘普遍性’,即诠释学的普遍性和意识形态批判的普遍性在相互渗透。我们的问题也可以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表现:即在什么条件下批判能表述为元诠释学?”[1](P468)利科尔的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旨趣的简要表述。在我看来,驱使哈贝马斯展开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论战的动机之一是为了批判理论自身。从法兰克福学派史角度看,批判诠释学可以被看作是批判理论的奠基理论之一。 一、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的基础问题 霍克海默(M.Horkheimer)运用批判理论来挑战所有传统的理论形式,包括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他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批判理论的“否定”方式。依照霍克海默的解释,批判理论就是希望透过事实或现实的批判与否定,唤醒或转变群众的意识,亦即希望社会理论者的分析、诊断能被群众所采用,以破除他们的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从而唤起群众自发性的行动来改革社会现状,迈向合理而有秩序的新社会。因此,批判理论有着与传统理论不同的理论兴趣和功能,它发展社会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职业证书的增加或本学科的发展,而是为了启蒙以及解放。我们可以把批判理论的独特理论品质归结如下: 1.批判理论致力于理解社会的总体结构。但是,这种理解主要是一种关于现存社会矛盾、紧张、变迁的应然描述,而不是现存社会之事态的实然描述。批判理论关于当代社会的判断是一种可能性判断。 2.批判理论强调社会理论不应仅仅定位于对社会的记录与反映,不应仅仅满足于建立一套抽象概括的命题,借以了解、预测社会现象。批判理论一开始就明确表达了消除社会不公这一旨趣。它强调以自我形塑来排除意识形态的宰制。透过理性,个体自愿在生活中表现出自我独立与负责的精神。因之,批判理论把“解放”与“重建”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概念,执着于建构知识社会学和“意识形态批判”。 3.批判理论强调否定性逻辑,它交互运用辩证、批判与否定三个概念,希望通过辩证的批判展开不断否定的过程,达成一种启蒙、一种批判、一种教化,以期引发公众的反省意识,获取更大的社会动员效果。因此,批判理论要求社会理论家必须肩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双重使命,成为社会进化过程的参与者,而不应只是一个超然的、无言的旁观者。 4.批判理论具有与经验解释的实证社会理论不同的检证逻辑。描述、说明现实的社会现象是经验解释的实证社会理论的目的,它的检证根据(context of verification)就在现实的经验世界。而根据期望批判现实、根据未来否定当下的批判理论的检证根据则不能是现实的经验世界,而是未来世界。批判理论只能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求证自己的预测,它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检证的。因此,对批判理论的检证不仅是一个逻辑过程,更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批判理论的这些理论品质决定了批判理论是一种关涉“怎么样?”的知识,即know how的知识,而不是know what的知识。或像史蒂文·塞德曼所说是从“道德视角”述说的有关社会的知识。我们知道,那些从“道德视角”述说的社会知识更像讲述一些故事。讲述者更多地扮演着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从自身的情感、生活世界和价值认同出发阐释或批判一些社会事象,其职责不是揭示社会行为的基本意义和存在法则,而是将社会现实的起源、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未来结果整理成社会叙事。由于意识形态极容易介入这种社会叙事,批判理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必然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公众的这种质疑直接威胁到批判理论的合法性,以及批判奠基其上的基础的正当性。因此,社会批判理论若要证成自己的话,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理性反思,逐一回答如下问题:反思式批判知识如何可能?它的性质如何?与其他类别的知识有什么不同?反思式批判知识的检证标准是什么?其中特别要回答清楚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批判理论进行社会批判的依据(基础)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提供反思式批判知识的批判理论在批判社会之前,必须先批判自己。如果回避理性的这种自我反思,批判理论存在的基础就不牢固,对社会进行批判就缺乏充足的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的基础问题是事关批判理论有无价值与意义的根本性问题。 批判理论自诞生之日就为基础问题所困扰。奇怪的是,早期的批判理论家如霍克海默、阿多诺(T.W.Adorno)、马尔库塞(H.Marcuse)等人对待基础问题却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阿多诺的批判固守着“否定辩证法”(negative dialectics)。无论从社会机制还是从哲学范畴的角度出发,他的批判都反对建构固定的体系。否定的目标就是“非同一性”,为此,阿多诺甚至放弃了黑格尔的“具体的否定”(concrecte negation)的精神,因为具体的否定也蕴涵着肯定。而霍克海默则将批判理论与幻想联系在一起,认为批判理论中最具鼓舞性的因素是,对个性完整的期望,对超越现实获得自由的憧憬。就是这种期望与憧憬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得批判理论能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张力,促进自身不断地随着时代而嬗变。霍克海默以这种方式弥补现实与未来的间距,延展理论伸向未来的触角,为批判理论所进行的理性批判提供合法性辩护。霍克海默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但他为批判理论提供的基础却充满了非理性的意味,因为,按照霍克海默的解释,批判的合法性与人们对未来的心理学期待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批判理论发展到哈贝马斯,它的基础问题仍悬而未决。反对批判理论的人往往从这方面找寻证据,质疑批判的社会知识的合法性。职是之故,“如何重建批判基础”就成为哈贝马斯研究计划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