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理性的悖论》一文中,唐纳德·戴维森指出:“非理性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失败。”[1](P289) 这似乎向我们表明,非理性并非存在于理性之外的东西,而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东西。但既然是在理性之内,那么我们又如何会把它称作“非理性”呢?戴维森把这个问题称作“非理性的悖论”,即非理性是一种错误的理性过程或状态。然而,从直觉上看,这种悖论的存在完全依据不同的理性标准:从理性至上的标准看,非理性当然被放到理性的范畴中加以考察;但从理性与情感的关系上看,非理性似乎更多地涉及人的信念、态度、情感、意向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却往往是无法以理性的标准加以衡量的。 这里涉及到“非理性”与“无理性”的关系。按照通常的理解,非理性和无理性是截然不同的:无理性是需要诉诸于与理性不同的东西才可以得到证明的,如权威、情感、直觉、宗教显现、神秘体验等等;而非理性则是指与理性相反的东西,如实践上不可能而在逻辑上可能的东西或在逻辑上就完全不可能的东西。[2](P11) 从这种简单的区分中可以看出,非理性是与某种“不可能性”(Impossibility)有关的,而且这样的不可能性正是由于与理性本身的背道而驰。按照这样的理解,戴维森所说的“非理性”就不应看作是在理性之内的东西,相反,他所说的东西应当属于“无理性”。不过,如果我们不在“非理性”和“无理性”之间做出这样严格的划分,仅就与理性的对立或不同而言,“非理性”的确承担着我们通常理解的与理性截然不同的特性,如信念、情感、意向或行为模式等;从理性的标准看,这些内容也完全可能是与理性对立的或在理性的意义上是不可能的。 让我们拿信念来说。例如,罗吉尔想用背诵《可兰经》通过考试并且相信至少这样就可以增加他通过考试的机会。根据戴维森的解释,他的这种信念是基于意向的理由,即他可以具有这样的行为意向;而说他的信念是理性的,完全是由于它能够使他得到他希望得到的结果。但戴维森又明确提出,用理性的标准去解释这样的意向行为就陷入了非理性的悖论,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我们无法用理性的方法去解释非理性的行为或情感。在这里,戴维森求助于并有保留地捍卫弗洛伊德关于心灵中意向行为的思想,认为“只要把心理状态或事件标注为宽泛地称作的命题态度,这就保证了相关的理由说明以及理性成分”。[1](P291) 然而,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心理状态或事件是否可以归属于命题态度[3](PP94—103)[4](PP79—93),而在于这样的理由说明是否能够把这里的非理性现象简单地解释为具有理性成分。 当某人给他的某个行为某种理由时,我们说,他实际上是在给出造成他行为的原因。的确,戴维森正确地指出了理由和原因之间的重要区分。我在园中种植花草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进入我的花园,但造成他人进入我的花园的直接原因却并不一定是因为我的这个目的。在实践中,理由与原因的区分是很明显的。在很多情况中,理由往往被看作是用于解释原因的东西,如提出“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其实,回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解释原因,而是给出理由。但在戴维森的分析中,他不但没有真正区分原因和理由,反而使两者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了。询问“为什么锻炼身体”,不是要求得到原因解释,而是要求给出理由。在这里,给出某个行为的理由与行为本身并不具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因为给出的理由完全可能是与行为本身无关的,如我试图邀请他人进入我的花园和他人进入我的花园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正如戴维森所说,这里需要对其中涉及的信念和愿望做出说明。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说明不应当是因果性的。信念和愿望可以是行为的理由,但并不一定是行为的原因。我们可以说某人出于某个信念而做出了某个行为,如他相信自己能够做某件事,所以就去做了这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中我们可以说,他行为的原因是由于他的信念。但是这样的原因说明却是我们对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的猜测,这种猜测是以因果解释的形式出现的。只有当他本人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信念并把这个信念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时,我们才能确信这种因果解释的正确性。可以看出,这种以因果形式出现的猜测实际上是一种理由说明:我们总是习惯于为所有的行为寻找理由,表面上的因果联系掩盖了实际上的理由说明。在这里,“理由”是对某个行为的合理性的说明,而“原因”则是对造成某个行为的推动力与这个行为之间关系的描述。所以,给出行为的理由实际上就是对行为做出合理性的说明,而不是对造成行为的推动力及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描述。简而言之,“理由”是一种理性说明,而“原因”是一种事实描述。 一旦确定了对理由与原因的这种理解,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践推理中的非理性并不是原因的悖论,而是理由的悖论。理由说明是一种对行为的理性解释。任何行为都可以给出某种理由,也就意味着可以是合理的。但行为的原因却可能是超出理性范围的,虽然对这种原因的描述可以是理性的,这种理性是在逻辑的意义上使用的。我们常说某人的某个行为是疯狂的或荒谬的,这是根据对他行为原因的描述,而不是根据对他行为的理由说明,例如当我们说“他竟然会这样对你”,就是对行为原因的描述,而不是对行为理由的说明。事实上,当我们知道了他的理由,我们或许就会改变我们对他行为原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