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嚣张一时的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彻底失败,昔日以英、法为代表称雄世界的西欧也因此元气大伤,而此时的美国却借战争之机大发横财,经济和军事实力空前膨胀,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经济上,美国无论是工业总产值,还是钢铁冶炼、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都居世界首位;军事上,美国不仅陆军、海军实力居世界第一,其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量和基地数量也是世界第一。1945年7月16日,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此后4年时间它一直垄断着原子弹的生产, 对世界构成了极大威胁,直至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苏联既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也是战争中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战争大大提高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成为受世人尊敬的、拥有相当实力的社会主义大国。与此同时,波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得到加强。 两极的世界 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一面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另一方面积极策划成立军事集团,以控制欧洲防务体系,遏制苏联和东欧各国。 1949年4月4日,美国一手操办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正式成立,美、加、英、法等国在军事上结成同盟,世界上出现了战后第一个实力雄厚的军事集团。 1955年5月5日,西方各国不顾苏联的强烈反对,批准了联邦德国参加“北约”组织的“巴黎协定”。苏联和东欧各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于同年5月14日在华沙召开会议,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即“华沙条约”(简称“华约”)。同年6月4日华约生效,华沙条约组织正式建立。 条约规定,缔约国如遭到武装进攻时,各缔约国应以一切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给予援助。华约组织成员国包括苏、捷、保、匈、波、罗、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8个国家,后来阿于1968年9月退出。总部设在莫斯科。 华约成立之初,对西方的防御任务主要由苏军担任。苏联是华约的核心,各机构的主要领导职务均由苏军将领担任。苏联国防部长一直是华约国防部长委员会的主席;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始终担任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则一直担任联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并兼任联合秘书处总书记和华约第一副总司令。此外,苏联还向东欧各成员国国防部派出大批军官,设立常驻代表处,这些军官有权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检查和监督各国的军事活动情况。 华约在各成员国军队中组建了联合武装部队,并大力推行“军事一体化”政策。武器装备一体化要求用标准划一的武器与军事技术装备各国军队。东欧各国军队的重型装备,如坦克、飞机、重型火炮等,一般都由苏联制造和供应,或者是东欧国家按照苏联的设计进行生产。东欧国家自行生产的轻型武器,一般也要经过华约司令部的认可。军工生产一体化要求各成员国的军工生产计划须经华约认可,把军工生产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组建联合部队是华约加强军事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华约武装力量的组建首先从海军开始。民主德国、波兰的海军与苏联波罗的海红旗舰队部分舰只组成了波罗的海联合舰队。保加利亚海军与苏联黑海舰队部分舰只组成了黑海联合舰队。各成员国还从陆军和空军中拨出一部分建制,与苏联驻军组成联合陆军部队、联合空军部队。联合部队平时接受本国军队领导,战时划归华约联合司令部指挥。此外,东欧各国还与苏联组建了统一的防空体系。 为了保证各成员国军队联合作战的能力,自1961年以来,华约每年都组织以北约为假想敌的联合军事演习。例行演习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代号为“战斗情谊”的战区级或方面军级陆、海、空实兵对抗演习,这是华约最高级别的实兵演习;二是代号为“联盟”的战区或方面军级首长司令部演习,有部分实兵参加;三是代号为“盾牌”的方面军或集团军级联合实兵演习,由4至5个国家参加;四是代号为“友谊”、“多瑙河”、“南方”等联合演习,一般每年举行一次,2至3个国家参加。这些联合演习一般由演习所在国的国防部长指挥,比较大的演习由华约总司令指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华约组织实力大增,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北约抗衡的重要军事集团。自此,美、苏两国以两大军事集团为依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场长达30余年的“冷战”。 一极的衰落 多年来,苏联在华约组织中享有绝对权威,为同北约相抗衡,莫斯科经常直接插手华约成员国的内部事务,左右这些国家的内政外交。到80年代,华约内部的关系已十分紧张。 8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国际舞台上长期对峙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走向缓和,裁军谈判取得突破,军事抗衡减弱。 1989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华约首脑会议上提出, 将华约由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华约各国有权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不受任何外来干涉,要在和平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多边合作。为此,华约决定部分改组领导体制。 从1989年特别是最后两三个月开始,东欧各国政局发生了战后40多年来空前急剧的变化,华约赖以存在的基础——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顷刻间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