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建设节约 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 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20天 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对资源节约活动提出了四个 方面的基本要求,即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结合;要与调 整经济结构相结合;要与技术进步相结合;要与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相结 合。温家宝总理在后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 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 “电荒”、“煤荒”,从而使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 更加迫切地凸现出来。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 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源节 约的角度来进行的,比如,有人指出,要生产、消费、供给和需求三个角度来解读节约 型社会,从生产的角度看,就是要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减少单位产出对自然 资源的耗费;从消费角度看,要在满足一定消费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依 赖;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机制。(陈东琪,200 4)还有人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赵建国,2004)笔者认为,对自 然资源的节约和永续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其全部 内涵。 首先,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着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GDP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8%。但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我 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 循环、低产出、低效率为主导。比如,我国每增加一元GDP就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4-5 元,这个比例远远高于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可见,我国的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 度上是依靠高投入来支撑的。那么,从资源和能源的耗费上来看,单位产出的能耗也明 显高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 的31%、钢铁的21%,但创造的GDP却不到全世界的4%,平均每万元GDP的资源消耗是日本 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曾智泽,2004)这种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 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并不十分富有的国家来说,是相当危 险的。事实上,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硬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2004年 一季度我国拉闸限电的省级电网达24个之多,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另外,高消耗必 然要带来高排放,从而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虽然说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但对于我们 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环境问题不可忽视。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 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马凯,20 04)低循环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国的资源回收率很低,每年要产 生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而 在发达国家,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循环使用。(马凯, 2004)以上种种问题最终导致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的低效率,因此,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有彻底的转变。 其次,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必须进行调整。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和资本密集度进一步提高的中期阶段,一方面 ,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的排放量都将迅速增加,必将面临能源、资源以及环境对经济发 展的硬约束;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居民的生活也将由生存型向更高的要求发展。事 实上,随着近年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中国现 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 盾,这个矛盾实际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矛盾。“三农问题”目前是 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从资源配置 的角度看,农业是基础产业,工业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大部分资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都 来自于农业和农村。而我国农业产业的落后状况是不庸质疑的,农业和农村提供的生产 资料、原材料以及初级产品的价格是相当低廉的,有些甚至与其价值严重背离,那么, 我们认为,二元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的价值构成,解决二元社会结构的问题, 必须从资源的价值本身入手,还原资源的价值,提升农业和农村资源的价值构成。其二 是区域经济结构问题。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其资源的保有是不同 的,这些资源对于本地区的居民及其后代来说是一种特有的财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 看,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的地区,比如我国的西部地区,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这些地区并没有因为其拥有的财富而获益,有些甚 至是深受其害。有这样一份报告,让人看起来触目惊心。陕西省神木县是全国第一产煤 大县,但仅仅几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经使原本山明水秀的土地完全改变了模样,当地的 农民也陷入了无地、无水、无房的困境。据报告称,目前神木县的土地成片撂荒,有些 地方由于大面积采煤,原本平整的土地已经塌陷成高低不平的几块,大大小小的裂缝随 处可见,有的裂缝甚至可以掉进一头牛,到了晚上可以听到土地塌陷的声音。矿区附近 的水源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原来喝泉水、浇泉水的农民现在不得不花3元钱一桶的 价钱去买水,买不起的,就只好用污染了的脏水。而更可怜的是,采矿企业每采一吨煤 ,仅给失地农民2毛钱的补助根本无法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王利,都红刚,丁静.一份 来自陕西神木县的报告,西部论丛,2004,6.)所以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资 源禀赋特征和区域比较优势,同时要注意到对于地区环境的影响,要形成各具特色、整 体协调的产业布局,从源头上避免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其三是产业结构问题 。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带有很强的重化工业特征,增长的主导产业为机械工业、钢铁 、有色金属工业及相应的采掘业和化学工业。毫无疑问,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这 些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而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必须 对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升级改造,要发展高附加值、高效能、低能源消耗的工业 体系,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产业的和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该靠市场 的手段来完成,单纯依赖行政手段去抑制某些过热的行业或产业是不可取的,也许在短 期内可以见效,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造成经济 的波动,破坏产业正常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