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向纵深领域的推进,教师的在职培训日显重要,而现实的教师培训却存在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缺乏相应的政策调节。根据孙绵涛教授“教育政策包括目标政策、途径政策和条件政策三个方面”的观点,(注:孙绵涛.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1.)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政策的下位概念,教师培训政策同样也可分为目标政策、途径政策和条件政策三个方面。教师培训的目标政策即培训质量政策,教师培训的途径政策主要是指培训体制政策,教师培训的条件政策则包括培训者政策、培训经费政策和时间政策。因此,教师培训政策实际上包含了培训质量政策、培训体制政策、培训者政策、培训时间政策和培训经费政策等五大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师培训政策的变革历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1978年到1983年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为主的恢复发展时期;二是从1983年到1989年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继续发展时期;三是从1990年到现在以“继续教育”为主的逐步完善时期。本文旨在通过对转型期间我国教师培训政策的分析,从政策角度剖析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以期为解决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质量政策的分析 (一)以“教材教法过关”为主的恢复发展时期的质量政策分析 197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198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是这一时期国家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这一时期的培训质量标准虽然在学历要求方面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当时中小学教师中无法胜任教学者众多,教师培训主要以教材教法过关为主,强调要组织教学有困难的教师首先过好“教材教法关”,要求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掌握中小学一般教学常规,能够“教正确,讲明白”。(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教法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P],1983.) 这一时期的培训质量政策的成因,一方面是迫于当时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的形势,亟需让那些不能胜任教学的或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教学,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教育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关,当时普遍认为有知识的人就可以担任教师,只要求教师知道“教什么”,至于是否会教,是否具有“如何教”的知识技能则未能给予更多的考虑。因此总体看来,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在对象上,以无法胜任教学者为主;在方式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内容上,体现出师范性和学术性相分离;在目标上,主要是培养知识仓库型教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职业尚处于非专业状态。 (二)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继续发展时期的质量政策分析 这一时期国家关于教师培训工作有两个纲领性文件,一是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二是1986年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原国家教委提出这一时期师训工作的质量标准是“使现有不具备合格学历或不胜任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或合格学历”,“对于已经具有合格学历和胜任教学的教师,要组织他们学习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这一时期的培训政策对教师的合格学历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培训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不具备合格学历者进行学历补偿教育。 这一时期的培训质量标准与前一时期相比有两个变化:一是从原来强调对所教学科单科知识的掌握转向要求系统学习和掌握与所教学科密切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开始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如1986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明确要求:“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组织和进行教学,教育思想端正,教学效果较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教师培训以不具备合格学历者为主要培训对象,但培养目标仍然是知识仓库型教师,训练方式上也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提高,却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虽然开始强调教育教学理论的传授,但因未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其科学性、应用性受到人们的怀疑,人们依然强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而忽视教师“教育专业”的训练。 (三)以“继续教育”为主的逐步完善时期的质量政策分析 1990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而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了普及阶段。《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规定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并指出培训内容的选择要以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为原则,要有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标准的规定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