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繁荣,改善农民生活。 一、农村投入较快增长,农村发展步伐加快 直辖以来,重庆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启动社会资本,促进我市农村投入持续扩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在特征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向“三农”倾斜,农业农村发展开始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一)加大农村投入力度,投向结构开始改善 抢抓中央政策机遇,农村投入规模扩大。1997—2004年,我市农村总投入(注:农村总投入,指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投入(不含生产流动资金及费用)。按范围划分,包括农村建设投资、农村发展事业费、农村税费减免及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按资金来源划分,包括中央、市和部分区县财政资金、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社会单位自筹资金等。资料来源:市有关部门统计测算,除特别说明,有关表格、图表数据来源与此相同。)从30亿元增加到168亿元,年均增长28%。累计完成农村投入76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83亿元,占37.1%;信贷资金300亿元,占39.4%;其他资金179亿元,占23.5%。在财政资金中,中央级投入230亿元,占81.3%;市级投入41亿元,占14.5%;区县级投入12亿元,占4.2%。此外,农户及农村集体(村、社)组织累计投入974亿元。 积极调整投入结构,农村投向趋于改善。一是农业产业及基础设施,1997—2004年投入221亿元,重点支持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机、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化。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335亿元,重点支持农村道路、能源、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生态环保建设,投入64亿元,重点支持林业发展、水土保持、环境综合治理等。四是扶贫开发,投入99亿元,重点投向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搬迁扶贫和改善贫困地区条件。五是农村社会发展,投入市级以上财政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建设。六是农村事业费等财政投入12亿元。七是农村税费减免及补贴投入19亿元。 投入效果逐渐显现,农村经济发展加快。1997—2004年,农业增加值由305亿元提高到432亿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量达到920亿元,是2001年的1.35倍;城镇化率由28%提高到43.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692元提高到2535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66%减低到50%,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减少到65万。 (二)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发展条件改善加快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1997—2004年,投入83亿元,完工投用17座中型水库工程、西部供水6个应急工程,开工建设开县鲤鱼塘水库及泽渝一期工程;推进建设城市防洪工程128公里,加固、新建乡镇河堤12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38座,实施龙溪河等4个大灌区配套及25个区县节水示范项目,解决225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864万亩增加到946万亩,水利化程度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46%。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28亿元,加强以农田灌溉排涝设施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了农业机械推广和机电提灌设施更新改造,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三是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18亿元,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56万亩,增加了耕地保有量,提高了耕地质量。四是加强农业产业投入。投入财政资金4.2亿元,重点支持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加强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发展了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投入67亿元,全面实施11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完成基地建设660万亩,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及价格回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条件改善。随着农村“六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到2004年底,全市二、三、四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3145公里,等外级公路8298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港口、码头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1998—2004年投入73.5亿元,进行农网改造,全市农村电网改造面达68%,农村供电可靠性提高,农民用电价格有效降低。乡村电话用户达到151万户,通电话村数1.5万个,占总村数91.7%。农村邮政投递线路达到7万公里。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有所改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林业生态工程。1997—2004年,投入58.8亿元,重点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护林、库周绿化等建设,累计营造林1297万亩,建设公益林7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6个百分点,达到27.1%。二是狠抓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3.8亿元,治理小流域359条,开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7万平方公里,已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4万平方公里,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971万吨。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到2004年底,共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8个,总面积85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10.3%。完成重点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调查,一些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自然遗迹等得到保护。四是实施草原建设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投入1.4亿元,共改良草地10万亩,建设草地40万亩,建成农村沼气池44万座。五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农村饮用水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