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即农民的经济状况)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它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国民党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更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镜,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的重要地位,从而重视并解决好农民问题。这对于推进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农民问题的状况 首先需要明确国统区的概念,从空间概念上讲,国统区即国民党统治的范围,它在战争中随着国民党战事的得失不断地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最终完全在大陆丧失的过程。最大时是在1947年,除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不足1/4的国土属共产党统治外,其余3/4以上的国土都属国统区。从政治概念上讲,国统区就是指国民党统治的地区。本文所指的国统区主要是针对政治概念而言的。 总体看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广大农民的经济状况在短短的两三年内,经历了一个不断恶化,直至破产的过程,并由此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困扰国统区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首要问题是日趋严重的土地抛荒,大量土地因农民无力或无法耕种而荒芜。据1946年8月11日《益世报》载:河南荒地达30%,湖南荒地达40%,广东荒地达40%。1947年情况仍不见有明显好转,到1948年,情况则进一步恶化,土地抛荒由局部地区发展到整个国统区,荒芜的耕地在各省中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0%到40%。 土地荒芜造成粮食大幅度连续减产。“1946年国统区农业生产较抗战前减产约8%到12%,1947年比1946年又减产33%到40%,到1948年,农业生产继续下降,比战前减产40%以上。”[1]P202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在国统区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粮荒,而受害最深的是广大农民,以他们为主要成分的饥民队伍不断扩大,饿死的人数不断上升。“1946年10月,国统区饥民已达一亿。同年12月,河南、广东饥民(就达)三千万人。”[2](P335)“农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人以树皮、野草、观音土充饥,甚至卖儿卖女,全家自杀。广大农村饥民遍野,饿莩载道,1946年,饿死1000万人,1947年,饥民达一亿以上”[3](P242)。人们为躲避饥荒便纷纷外出逃难,“1948年,4800万人——大约每10个中国人之中就有一个——是逃难者”[4](P102)。在严峻的经济状况影响下,国统区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已恶化到极点,农村经济日益处于可怕的颓败之中。在此影响下,农村社会的结构已经解体,地主们逃离农村到相对安全的城镇和大城市里去,普通农民也放弃了农业,成为日益增长的饥饿和赤贫队伍中的新的一员,他们中的许多人死于逃难的途中。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解放战争时期,农民问题的恶化已经成为国统区无法回避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二、国统区农民问题恶化的原因 国统区农民问题的恶化究其原因,固然与战争有关,但是,如果把问题的结论全部归结于战争,则失之简单化和片面性。应该看到,造成国统区农民问题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看来有以下几点: 1.历史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农民问题的恶化是在抗战后国统区农民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因此,有必要对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农民的经济状况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八年抗战,对国统区原本就很脆弱的农村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尤其是中部和南部主要产粮区。许多农民为了躲避战争的伤害而逃离家园,使土地大片荒芜。特别严重的是1945年,农民们由于躲避豫湘桂战役,使河南、湖南和广东等产粮大省大片的土地抛荒。他们的种子粮被吃掉,征用的牲畜被杀掉,房屋被夷为平地,从而失去了再生产的条件。即使那些耕种的土地由于人力和畜力的缺乏,肥料的短缺,效率也很低。“如在产粮大省湖南,1945年的农业产量只相当于正常年景的一半”[4](P90)。普遍看来,战后国统区广大农民的生活都非常贫困。他们被笼罩在粮荒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和死亡的恐怖之中。许多人只能靠杂草、树根、麦麸和谷糠维持生命,因饥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仅湖南省衡阳市,在1946年春天就有九万人饿死”。河南的情况更是无以言状,黄河的不断泛滥、1942—1943年恶梦般的旱灾和蝗灾、1944年日本对该省111个县中109个县的占领、以及在豫湘桂战役期间该省所遭受到的可怕的劫掠……凡此种种,使战后河南的饥荒尤为严重。”[2](P335)据联合国保守的估计,至少有200万人“极度”需要粮食救济,如果得不到援助,他们将会在二、三个月内死去。[4](P95)“据国民党官员陈之迈在联合国所作的报告披露,战后的国统区,由于粮荒使3000万人成为饥民。其实,实际人数远比这要大得多”。[2](P335)上述情况说明,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已经很困难,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农民问题进一步恶化的历史根源。 2.现实原因 尽管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已贫困不堪,但是,随着和平的来临,给这一切的结束带来了希望。国统区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将走向恢复和发展的道路,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历史并没有按照人们美好的愿望去发展,相反,战后的三、四年间,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背景下,情况又进一步恶化,终于把国统区的农民问题推到了悲惨的极点。而这一切则是由许多现实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