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过去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多数偏重于整 合性的总结,或试图梳理出一套超越时间的“知识分子”概念,或建构一个逐渐走向“ 正确”的知识分子观念的形成过程。(注:相关专著有朱文显:《知识分子问题:从马 克思到邓小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施平:《知识分子的历史运动和作 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李子文、傅长禄等:《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的历史轨迹》,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李良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相关论文有魏积温:《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三次大 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第2期;胡卓群、高睿:《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演 变及今后知识分子政策的展望》,《江西教育学报》1990年第2期;刘青:《党关于知 识分子问题理论的形成及其丰富与发展》,《东岳论丛》1994年第2期;李新社:《我 党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回顾》,《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第1期;隋云:《论中共三 代领导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2期;黄秋 富:《我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历程与经验启示》,《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年第4期;刘吉:《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学术界》2001年第6期。) 这些研究当然有其重要的价值,不少具体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或已获共识,但这样 的研究方式多少显露出研究者预设目标的痕迹,有时也可能会掩盖历史现象本身所具有 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更重要的是,与中共对世界环境和中国革命的其他认识一样,中共对知识分子的认知 并非一个抽象、清晰而固定的概念,它更多地是一个充满意见分歧和观念竞争的持续辩 论进程,随着中国外部环境和内部社会条件的改变而不断重新认识和不断修订;另一方 面,作为认知对象的中国知识分子这一社会群体本身也未必“稳定”,与其所处的中国 社会一样处于发展变动之中。这样,中共对知识分子的认知及其相应的政策,固不乏相 对稳定的一面,但也有不确定和争议性的一面,总体上的确呈现出一个“与时俱进”的 发展进程,而且仍在发展变动之中。 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曾发生过多次摇摆 ”,薄一波认为,“这中间有客观上的各种原因,也有我们指导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失误 ”。(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问题》上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第517页。)其实,“多次摇摆”的特点同样呈现在1949年以前中共的知识分 子观念和政策之中。在中共成立初期,亦即中共基本意识形态的形成期,党内对于知识 分子的认知就已经百花齐放。(注:遗憾的是,专门探讨这一时段中共知识分子观念和 政策的研究成果迄今并不很多,已见的有齐鹏飞:《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 的理论探索》,《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3期;欧阳正宇:《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知识 分子问题的认识》,《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但既存的论文都偏于言简意 赅,不够具体;前引专著中多少都包含这方面的内容,中共领导和重要人物的传记性研 究之中往往也有一些相关的论述,可以参阅。)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急剧变动的年代,不过短短10年间,就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不 久即有五卅运动,紧接着是改变中国统治权的北伐;这三大事件可以说件件打下了历史 的烙印,为所有史书必载必论。对身临其境的中共党人来说,这些改变历史的剧变接踵 而来,必然影响他们对各类事物的认知。当时就连中共所追求和正在从事的中国革命的 性质、任务和道路都还在不断重新界定和澄清之中,那些相对次一级的问题更不能避免 歧异和争论。(注:例如,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观念,是在中共内部 逐渐确立起来的,早期曾有“半独立的封建国家”和“实际上”的“殖民地”等不同表 述。参见陈廷湘:《创建新中国的思考——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探索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3页。) 在中共成立初期,由于其成员的特殊性,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道路的 关联恐怕比后来更加密切,这成为中共早期一个必须处理的紧迫问题。对于这些自身就 是读书人的党员来说,对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关系的澄清既是理论的探索,也是个人的 亲身经历和体验。(注:“经历和体验”,即汤普森(E.P.Thompson)使用的experience ,这是其对英格兰工人阶级的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参见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 形成》,钱乘旦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实际上,在中共党内,知识分子 是一个后来才确立的称谓,早期更多使用的是“知识阶级”。(注:在多数早期文献中 ,“知识阶级”或“知识分子”多写作“智识阶级”或“智识分子”,本文使用的材料 既有保持原样的,也有一些材料经后来整理已经改为目前的用法,为保持一致,以下引 文均改为目前用法,特此说明。) 对当时的中共党人来说,知识分子是否为中国社会变革或中国革命的先锋/先驱,以及 知识分子是否是一个“阶级”(或中国是否存在一个“知识阶级”),是得到全党(那时 党员数量不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希望凸现早期中共党人在探索知识分子与中国革 命关系时的群体“经历和体验”,即尽可能呈现当年寻求共识过程中不同观点、主张的 竞争和辩难。同时,也希望能对过去党史研究那种基本就中共论中共(涉及背景也多仅 及共产国际)的倾向稍作突破,把中共思想观念的发展置于近代中国思想社会演变的大 环境中进行考察。 一 引论:劳工神圣和学生的兴起 依照今日的概念,早期的中共党人自身基本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对知识分子这一群 体的认识以及制定党的相应政策,是与当时中国内部和外部的思想、社会和政治变化伴 随而共生的。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倾向不能不事先稍作处理,一是清末以来、特别是五四 前后读书人的自我反省;一是五四运动后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力量的明显兴起;以下即对 这两个问题进行简单考察。(注:在当时环境下,中共党人对知识分子的思考还受到不 少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共产国际和苏共对中共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而列宁关于殖民地 半殖民地革命的重要思想也直接影响着中共党人对知识分子的定位,这些因素将另文探 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