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时期。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等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和精辟思想,为减少“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和实现对国民经济调整,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复杂原因,陈云提出的这些思想和对策,有的被中央采纳,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则没有被接受。而在政治上,他自1962年7月北戴河会议后,则失去了在中央的“发言权”。这种同中国国内政治走向相伴随的个人际遇,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历经的曲折。因此,对他在这一时期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便显得重要起来。 一、研究概况 正如任何学术意义上的研究,首先取决于可利用资料的多寡一样,陈云研究的起步、发展和深入,也同文献资料和档案的整理发表相同步。在这一方面,《陈云同志文稿选编》、《陈云文选》的出版发行,曾经为推进陈云研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陈云文选》第二版的出版,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权威性材料。甚至可以说,比较早期的陈云研究,主要是依赖上述两部文献展开的。它们成为陈云研究的一个基础。 如果说近年来的陈云研究,相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有了长足进步的话,那么,首先还要归功于《陈云年谱》的出版。130万字的《陈云年谱》,把汇集历史资料和建立学术价值熔为一炉,成为这部大型资料工具书最出色的地方。《陈云年谱》大部分条目以原始档案为依据,兼收党和国家以及军队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任弼时等领导人档案中有关陈云的部分吸收进来,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门径性”历史素材。它将各种重要史实记录和口述材料融进谱主的活动中,也就使纷繁的历史过程变得清晰起来。《陈云年谱》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然而,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完成的基础性史料工作相比较,研究者们在断代性研究上还不能说有了重大突破。尽管人们认识到陈云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两个时期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研究者们似乎在横断面上还展不开自己的研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将在后面评析中加以分析。现在所要说明的是,由于缺少横断面的研究,使我们的综述变得困难起来。 就目前我们搜集到的具有横断面研究性质的成果而言,数量相当稀少,其作者主要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学者。例如蒋永青《陈云在“大跃进”运动后关于恢复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对策》、《陈云在“大跃进”运动中为减轻国民经济损失所作的努力》两篇(注:蒋永青:《陈云在“大跃进”运动后关于恢复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对策》、《陈云在“大跃进”运动中为减轻国民经济损失所作的努力》,《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1998年第3期。),可以说是对陈云在这一历史时期做专门研究的仅有的论文。而事实上,这两篇文章主要还是介绍性的,即对陈云的活动和思想作历史记述,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深入研究。这与我们开始进行综述时所预想的大不相同。 当然,在整体研究陈云的著述中,涉及陈云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活动的还有相当一些。在著作方面,邓力群的《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1981年中央党校出版社);有林、赵少平、王梦奎合著的《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若干原则问题》;关梦觉的《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1984年);裴元秀、杨荣坤合著的《陈云财政论著浅谈》(1984年);朱小迅的《用比较法作决策》(《红旗》杂志1985年第7期);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陈云论著研究文集》(1991年);陈光林的论著《陈云经济工作领导方法与艺术》和《陈云经济思想研究》(1990年);王杰的论著《陈云经济论著研究》(1988年);刘凤岐的论著《陈云经济思想研究》(1993年);以及孙业礼、熊亮华编著的《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1996年);朱佳木等编著的《中华名人丛书——陈云》(1999年);赵士刚主编的《陈云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2001年)等。这些论著基本是对陈云一生(当然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时期)的活动(主要是经济活动)进行概括,把他的思想观点辟为若干方面加以阐释,而非从断代角度来集中研究特定时段陈云的思想与活动。毋庸置疑,专门论著可以深入探讨相关问题之间的联系,汇集的历史材料也是丰富的。但要推陈出新仍然不容易,特别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作出精确分析,仍然是件不易得的事情。在这一方面,邓力群的《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堪称优秀。该书不仅成书最早,而且论述精当、深入。这是由于作者同陈云有长期的工作接触,可以从高层决策的角度讲述陈云思想观点的形成,以及这些观点同新中国建设若干问题之间的联系。其中涉及陈云20世纪五六十年代思想的部分,也是十分深入准确的。 回忆性的论著和文章,也可以算作陈云研究的重要资源。例如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一书。就收入许多老同志回忆陈云思想和实践的文章,其中相当一些带有研究性,对了解陈云不同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很有帮助。另外,宋平的《缅怀陈云同志》;薄一波的《陈云的业绩与风范长存》;王鹤寿的《沉痛悼念陈云同志》;袁宝华、薛暮桥的《学习陈云经济思想,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胡绳的《陈云同志是实事求是的楷模》等,都多少涉及到陈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想和实践。其实,对业绩的述评是最好的怀念。这些老同志同陈云一起走过艰险与辉煌,他们的回顾是深入而有价值的。在回忆性的著作中,值得一提的是姚锦的《姚依林百夕谈》一书。该书通过对姚依林的采访,记述了许多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实。其中多处涉及陈云的思想和活动。例如1962年四五月间陈云明确建议实行分田到户,以使农民在一旦发生国民党反攻大陆时,起来保卫自己的土地。因此包产到户不如分田到户。《百夕谈》所披露的这个史料和说法是独特的。(注:《姚依林百夕谈》(编作者姚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一书披露的有关历史情况可以说很珍贵。但书中许多常识性的错误,又使人对它的真实性抱有怀疑。至少,书中有相当内容不是姚依林直接回忆的,否则不会出现例如重大年代性的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