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偏僻的农村建立了大小数十块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除了非常重视政权建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外,同时对与这三者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化建设亦给予高度重视。在残酷、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党根据客观条件,进行了苏区的文化建设。 一 文化建设在当时的含义非常之广,它包括教育(红军教育、干部教育、扫盲运动、业余教育、社会教育、小学教育)、出版事业、卫生工作、文艺工作(戏剧、报纸、绘画、诗歌)等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呢?中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 最早在1927年9月,中共《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政纲》的第五部分提出:“关于文化方面的行动政纲:实行普及教育,提高革命文化。”[1](P3)这里笼统地提出了实行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革命文化。到了1929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有名的《古田决议》中进一步提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2](P95)特加紧红军的教育。 1931年9月23日,湘鄂赣省工农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文化问题决议案》,[3](P99)明确规定苏区文化工作的任务和意义。这个文件是指导苏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它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中共的历史上,它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党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指导方针及具体内容。《决议案》指出:第一,为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的社会基础,必须铲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旧道德、宗教、风俗、封建教育和礼教,建立工农阶级的各种文化事业。第二,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阶级斗争意义,在苏区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及一切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教育,提高群众的政治认识,加强群众的阶级意识,深入开展阶级斗争,发动人民起来与反动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斗争。第三,使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娱乐,使人民知道和相信苏维埃政府是他们自己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并培养大批干部到苏维埃政府来工作。第四,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取消一切教会学校,收回教育权。第五,注意对苏联社会文化活动情形以及苏联文化建设的介绍,使苏区群众了解苏联人民实际生活的状况,在完成中国民权革命的任务之下,努力争取苏区文化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3](P100)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和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全的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1](P331) 综上可知,中共进行文化建设,是为了解除反动统治阶级所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使文化建设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是为了健全与扩大红军,培养干部,扫除文盲,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明确了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之后,中共进一步规定了文化建设的政策,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第一,党和政府的文件明确指出,各级苏维埃政府务必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不得忽视之。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一号》中,明确规定各级苏维埃政府务必把文化放入目前的工作中来,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开展文化建设的工作。[3](P29) 第二、为了指导兴办学校教育,《文化问题决议案》明确规定了学校教学的体制、内容、方法。 教学体制方面:规定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规定课程标准和授课时间;规定各县文化部应利用假期开办教师讲习所,省苏维埃文化部必须开办一所经常性的教师训练学校;必须严格审查各校教师,由各县文化部检定之;注意改良教师生活待遇。 教学内容方面: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基督教教育,禁止用基督教书籍;反对国民党文化教育,禁止采用国民党文化书籍;反对复古教育和私塾教育,禁止采用四书五经等作教材;反对军阀主义教育;实施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阶级教育,启发学生的阶级觉悟,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使学生有系统地学习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经验,了解目前政治形势、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情形的实际内幕,以确定苏区学生群众的革命人生观;学生群众应加入各种社会团体,学习各种社会活动,以便能担任社会中各种实际革命工作;注意工农阶级的军事教育,因为领受军事教育和训练是工农阶级强大自己力量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苏区自高小起应一律设军事课目。 提倡职业教育:高小以上的学校教科书里,应采用一部分职业教材;在苏区各工厂、各职业团体、各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应使不脱离职业能受到相当的教育;斟酌情形,开办农业、工业以及女子职业等各级职业学校。 教材方面:统一教材,由各县文化部搜集教材,经省苏维埃文化部审定印发;改良教材内容;以实施阶级教育为原则,采用社会的实际教材,适合儿童、青年成长的生理和心理;字句宜简短,须多带鼓动性;意义须明显,不要隐晦,应含有充分的阶级斗争意义。 教学方法方面:采取启发式与会议式的方法(废止注入式的压入式的方法);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要明白,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