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抱牺牲志愿,本博爱襟怀,救死扶伤,扶危济困,谱写出一曲曲人道主义的赞歌。特别是抗战时期,红会救伤恤难,克尽天职,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进入“复员时期”。本文从工作重心转移、组织调整及征募运动的推广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作一鸟瞰,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服务社会,博爱人群 ——红会工作重心的转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工作重心为战场救护。自抗战开始,红会就组织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救护队员们以“博爱恤兵,救死扶伤”为宗旨,出入枪林弹雨,救伤瘗亡。人道博爱的崇高事业,召唤着众多富有爱心的医护人员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救护总队部下设的医疗救护队,由最初的37个逐步发展到150个,救护队员达3400余人[1]。他们活跃“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试一追溯其历史,无不因战争而在战地内外,“以全力从事军民之救护,血汗交织,艰苦卓绝,救治军民达一千六百万人,其贡献于国家者殊大”[2](p1)“。红会的光辉业绩,得到各界人士的交口赞誉。胡兰生秘书长在出席国际红十字会议时,“深感本会在国际间之地位,业因抗战艰苦光荣之贡献,已具增高”[3]。 生,因战争而成长,更因战争而发达”[4]。中国红十字会的道路自非特例。抗战胜利了,如何谋求新发展,成为中国红十字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红会的职责,“厥为人群服务”,以减少人类的不幸,增加人群福利。中国红十字会以前的工作领域多限于战争和灾变范围,抗战期间,以全力从事救护,工作重在医疗救济,其他方面难以兼顾。抗战胜利,和平伊始,给了红会弥补过去工作不足,壮大自身力量,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的契机。因此,总会决定以“服务社会,博爱人群”为宗旨,努力扩展工作领域。 为指导新时期工作,总会首先制定《复员期间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初步工作实施计划纲要》,规定:复员期间红十字会初步工作之实施,须能适应社会福利之需要,免人群生活之匮乏,从事积极性、保育性、集体性之服务工作,以期奠立永久事业之基础。这样,红会工作范围大大扩展了。简言之,红会工作已“突破救护的藩篱”,转变为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了。 复员期间红会的工作目标概括为两点:一,打定会的基础;二,促进社会安全。 打定会的基础:指调整组织,刷新会务,加大工作力度,奠定红会永久工作的基础。中国是世界大国,红十字会在中国落地生根四十余年来,自身工作虽不断拓展,但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与先进国家相比,组织尚显薄弱,体制尚未健全,工作范围较小。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准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努力革新,大胆开拓,壮大组织,增强实力,扩展工作范围,以赶超欧美先进国家。 促进社会安全:是具体工作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的。红会所开展的社会服务,要随时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发展人群生活,增进社会福利”为准绳,不断开拓工作新领域。凡有利于社会安全,有利于民生者,均属红会工作范围。就工作对象而言,“举凡儿童、青年妇女、荣军及天下无告者,皆属之”[5](p2)。 总而言之,复员时期,红会工作重心转移,社会服务范围大大扩展。红会同仁希望红十字会的工作,“在复员期间,为一最大之转折点,另言之,须使本会一切之事业,变消极性为积极性,变慈善性为社会性,变局部性为普遍性,成为划时代一大转变。将从量的扩充,质的改进,以达成一切皆合于现代化之标准”[6]。 目标确定后,为开展工作,中国红会出台复员初期11条工作项目:“一,调整总会组织;二,增进分会机能;三,推广征募运动;四,建立服务中心;五,扩大医药救济;六,推行会员保健;七,训练专业人才;八,加强国际联络;九,出版宣传书刊;十,整理本会会史;十一,搜集服务资料。”[7] 为推进新工作的开展,红会同仁以《红十字月刊》、《申报》、《大公报》等杂志报刊为喉舌,发表文章,介绍国外先进经验,解释政策法规,为工作的改进摇旗呐喊。 在宣传的同时,为给社会服务工作树立一典范,红会社会服务第一件工作——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服务站正式设立。服务站“暂以卫生保健工作为主,着重营养补助,环境卫生,健康咨询,卫生讲座,及其它迫切需要工作”[8]。应当时校内同学的需要,服务站办理了肺病疗养室,“室内共有患肺病之师生计七十三人”[9]。患者每天享有营养补助,根据每人病情需要,供给奶粉、鱼肝油、维他命丸等肺病患者需要的补品。服务站每天为病人搞好环境卫生,并举办卫生讲座,讲解疗养知识,还设置书报供应部,汇集杂志书报,以供阅览。每逢周末,服务站则要举办幻灯放映、音乐欣赏等娱乐节目,调剂病人生活。中大服务站的开办是红会社会服务工作的试验。 中国红十字会在“服务社会,博爱人群”的宗旨指引下,除扩大医疗服务进行传统的救济工作外,还开办了儿童营养站、儿童同乐会、失学儿童补习班、会员业余补习班、妇女职业训练班、乡村服务站、沙眼防治所、图书阅览室等一系列积极性的工作,其中不乏较有成绩者,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中国红十字会,结束了战时轰轰烈烈的救护事业,继续着“服务”与“博爱”的精神,“奠基础,辟新径”,开展了艰苦而富有创新的工作,在惠及大众的同时,自身在民众中的影响亦逐步扩大。社会服务的广泛开展,是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工作的一大特色。虽然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但工作新境的开辟,仍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复员时期在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