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的移民活动长达40年之久,先后实施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的移民侵略活动,实现了日本“建国以来第一次民族大移民”。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战后,日本有关这段历史的出版物可谓汗牛充栋。虽然也不乏如日本进步史学家浅田乔二的《日本帝国主义下的满洲移民》、冈部牧夫的《满洲国》等客观评述这段历史的力作,但遗憾的是,这类著作不多。更多的是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和反动学者、政客、不断掀起“重新认识历史”的反动思潮,公然篡改侵华历史,大肆渲染日本移民中国东北的“开发”、“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如极右翼分子岸信介、加藤完治等参与编撰的《满洲开拓史》、伊东六十次郎的《满洲问题的历史》等书,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将日本移民侵略活动美化为“想建立五族协和的理想国家”,“为促进满洲的现代化的‘神圣’事业”,“日本民族努力于亚洲的近代化,以满洲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对亚洲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说,战后我国史学界对日本移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是不够的。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日益抬头及甚嚣尘上的对历史肆意歪曲,引起了中国史学界的警惕。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为“以史为鉴”,以正视听,关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研究才逐步呈现出广泛和深入的趋势,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在学术性刊物上发表:新出版的专著、资料性书籍也在增加,主要有:高乐才著《日本“满洲移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左学德著《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史》(《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年);孙继武、郑敏主编《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调查与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移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黑龙江省档案馆编《东北日本移民档案黑龙江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为对国民进行宣传与教育,央视CCTV《探索与发现》栏目还根据研究成果并邀请部分专家拍摄了二集记录片《掠食者——日本移民东北揭密》。总的说,近年来史学界对日本移民东北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本文在此仅作择要概述,以供参考。 一、关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根本动因 早期曾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进行移民侵略,“其目的首先在于进攻苏联”。后来,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靳宝民等认为:“日本向我东北搞移民入侵有对付苏联的动因,但它不是第一位的或首要的。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首先是它妄想把中国变成独占殖民地的开始,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亚太地区、想当‘东亚王’的序幕。它对东北的移民入侵首先是为了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巩固它的军事占领,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学界对日本大规模移民动因的探讨现渐趋一致,这里以高乐才在《日本“百万户移民”国策评析》一文中的论述加以介绍:第一,解决“人口过剩”,“建设第二故乡”,实现“日本国土延伸”。日本虽然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但日本国内的贫困和激烈的阶级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而且不断恶化。“社会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剩”。“人口过剩”导致“土地饥饿”的现象严重,地主和佃农之间的阶级对立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认为,解决日本“农村不景气的根本方法”是向“满洲”大量移民,计划在20年内将日本占有土地5反以下“土地饥饿”农民半数的100万户迁移到中国东北。向中国大规模移民的长期目标,在于改变中国东北的民族构成和土地占有关系。500万移民20年后可达1000万人,预计中国东北总人口5000万人中的二成以上,并且直接占有中国东北耕地的1/3,从而达到最终吞并中国东北,使其日本化的目的。第二,镇压抗日武装,完善对苏攻势,建立“新大陆政策的据点”。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治安陷入了紊乱状态”,抗日联军作为中国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主流”,其对“满洲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关东军的“心腹之患”。“百万户移民”国策的出笼目的之一就是出于“镇压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满抗日武装斗争”的需要。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以中国东北为依托,不断发起对苏军事挑衅,还利用开拓民在中苏办边境筑起“活人堡垒”工程。“百万户移民”在抗日游击区和中苏、中蒙边境的密集配置,是“移民政策上军事意义占主要地位的结果”。它不仅给抗日联军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同时对苏联也构成了强大的威胁。“百万户移民”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培养确立新大陆政策据点”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是关东军的后备兵源。移民作为关东军的补充兵源,不但迅速及时,而且储备雄厚。太平洋战争后期,“开拓团”内男性除老弱病残者外,全部被强征入伍,送上前线,支援“大东亚战争”。第三,掠夺农业资源,确保“开拓增产”,支援“大东亚战争”。中国东北地区地大物博,土地肥沃,人口稀少,面积相当于日本的数倍。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早已垂涎欲滴,视其为“皇国日本的生命线”。日本“百万户移民”国策正是这一“开发”、掠夺的产物。“百万户移民”国策成败利钝,土地是首要的必备条件。因此,日本在“百万户移民”计划中掠夺土地作为首要任务。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掠夺了中国大量土地,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掠夺土地已达3.9亿亩,其中日本移民直接占地2281.5万亩,约占东北全部耕地面积的10%-15%。土地的掠夺一方面使日本移民取得更多的土地所有权,实现长期占领:另一方面解决日本“土地饥饿”农民的粮食自给,在战时则力保日军的粮食需要。 二、关于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特点 国内相当多的学者都对日本移民东北的侵略特点做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季淑芬总结了其移民的军备性、缓和日本国内社会阶级矛盾的紧迫性、移民输出的强制性和移民宣传的欺骗性等特点。李淑娟则从五个方面剖析了日本移民侵略的明显特征:1、规模大、时间长、数量多,是世界殖民史上很少见的大规模的野心勃勃的移民侵略计划。日本政府不仅将向中国东北移民定为国策,而且将移民活动的主导权转归日本政府控制。上至日伪中央政府,下至每个乡村,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整个日本和伪满洲国从上到下形成一张移民侵略的黑网,把中国人民拉入深重的灾难之中。就其时间、数量来讲也是世界移民史上罕见的,从日俄战争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长达40年之久。据日本战犯古海忠之笔供;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移到东北的日本移民实际数共计10.6万户,31.8万人。伪满时期用于掠购和为日本移民开造农田的经费达6.5亿万元,用于移植日本移民及其它方面的经费达5.9亿万元,共计12.4亿万元。以上数字,充分证实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2、日本移民的政治性、军事性、掠夺性昭然若揭。日本的移民是作为其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军事占领、经济控制互为表里,互相配合的。首先,日本帝国主义把移民作为对苏战略的潜在兵源和对内维护其殖民统治的辅助力量。日本移民在关东军的武力保护下成批入侵到我国东北的战略要地,其军事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由于移民是农业移民,掠夺土地是进行移民的必然前提条件,而广大中国农民被剥夺了土地,丧失了重要的生产手段,则是移民的必然结果。因此,移民入侵过程必然要与土地掠夺的过程相伴随。而拼命掠夺土地的直接目的,在于实现更大规模的农产品掠夺。3、日本移民的国策化、法律化。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在1936年8月25日正式宣布,把向中国东北移民作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活动的“国策化”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满洲移民”政策的最终形成。为使移民侵略的行径合法化,日本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移民的法律。4、移民输出的强制性。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基本手法是法西斯式的强制性,表现在浓厚的国家功利主义色彩。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有计划的强制性的集团移出是其突出特征。所谓武装移民是在军部和在乡军人会干预下进行的。百万户移民计划开始实施后,实行所谓“分村分乡”式的移民。这是一种极其毒辣的做法,把每一个村子中的一半或者两个村子中的一个村子的居民全部作为移民送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作出所谓“强化开拓民送出的一个方案”,加紧进行移民侵略活动。这时,更有所谓“大陆归农开拓团”,将无业者和非农业户强行移送中国东北。此外,还有所谓“满洲建设勤劳奉仕队”的组织。尤其在战争末期,其强制性和掠夺性表现的更为明显。5、移民宣传的欺骗性。日本帝国主义除使用强制性输出手段外,还辅之以虚伪的欺骗性宣传。到中国东北来的人多数是在日本过不下去贫苦农民,他们抱着从“土地饥饿”中解放出来的幻想,而被利用来对满进行侵略。日本侵略者在募集移民时经常使用“为了祖国”的口号蒙骗日本人民。这样,在日本侵略者的蛊惑宣传下,分村分乡运动急剧的开展起来。尤其在“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募集要纲”公布后,日本政府开动各种宣传机器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这样,日本青少年在政府的欺骗宣传下,离开了自己的土地,被强制送往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