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上庠之北大,百年星辰璀璨。我国著名学者、中共党史专家萧超然先生,从新中国诞生之初就开始在这里求学、执教和治学。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辛勤耕耘于历史学和政治学两大学科领域,长期致力于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国政党与政治的教学与研究,积极倡导和发展以北大校史研究为基点的五四新文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等专门性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先后以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之职,参与主持并开创性地推进了北大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体系的发展建设,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批莘莘学子,在国内外久负盛誉。 一、执教育人,治学求索 萧先生195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本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时,适值新中国百业正兴,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形势和建设人才相当匮乏的局面,他选择以教书育人为职,从此就没有离开过北大这片培育了五四精神的沃土。 传播、学习、讲授、研究和宜传马克思主义,是北大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说,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萧先生早年在北大主要讲授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这两大支柱性公共课程,孜孜不倦地向青年学生宣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他还经常深入机关和厂矿企业,在干部职工中普及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育,从此也奠定了他致力于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的人生轨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萧先生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拨乱反正工作,以其对党史的科学研究成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资政育人,并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过程中参加了讨论。北大马列主义教研室正是在他的具体主持下,肩负起了新时期北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引导青年,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青年。一批批青年学生从这里走向社会和各行各业,一批批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问世,一些富有特色的专门研究领域,尤其是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校史的课题研究群,逐步产生、确立并发展起来。 注重运用北大史实、史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是萧先生研究工作的一大特点,由此开垦出以研究北大和北大人为主要对象的“北大学”这一融历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为一体的学科分支。他研究北京大学校史始于1978年,开篇之作是为纪念北大建校80周年而作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北京大学的革命战斗历程》。在此后从未间断的研究实践中,他逐步形成把北大校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并确立了研究北大校史的方向。如关于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以及李大钊、蔡元培、青年毛泽东、邓中夏等五四历史人物研究等,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他研究五四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因而也备加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为此,在教学之余,他还经常到北大红楼旧址缅怀五四历史、宜讲五四精神,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四时期,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是当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的办公处和北方区委机关报的印刷处,被派往陕西、山西、河北、天津、内蒙古等地建立党组织的代表也是从这里踏上征程的。而民主广场这一革命战斗遗址,则是解放战争时期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争民主等多次学生革命运动的出发点和学生队伍的集合地。萧先生从它们的教育和纪念意义出发,曾多次建议将红楼建设为革命青年运动博物馆,并恢复民主广场的历史原貌,使之成为永久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是一位学者的革命情怀,是一位长者对青年的希望和重托。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顺应我国政治学学科的恢复和重建的形势与任务,萧先生毅然放下自己手头的研究工作,担负起筹备北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的历史重任。随后,他作为恢复和重建后的北大政治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在继续推进中共党史学学科发展的同时,将更多的心血和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筹划政治学、行政学的学科建设中。如今北大所拥有的政治学、行政学的发展基础和领先地位,就是在那时初步奠立的。也就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萧先生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实现了中共党史学与政治学的有机结合,并为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初创,作出了多方面积极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萧先生从1982年起开始招收中国革命史专业、中共党史专业硕土研究生,十多年间先后培养了30多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大都已成为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有的还走上了实际工作的领导岗位。1994年,经北京大学申请、教育部特批,萧先生作为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他在中国政治学界为博士生首开中国政党与政治研究方向的课程,先后培养了六位国内博士生和荫位来自韩国的博土留学生,并受邀指导了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两位博士留学生撰写学位论文。 萧先生还长期担任中国蔡元培研究会总干事、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中国斯诺研究中心委员等职。曾应邀赴美国、朝鲜、香港等有关国家与地区访问、讲学,并被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腊(Santa Barbara)分校聘为客座教授。 二、笔耕不辍,著述丰厚 萧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教生涯中,以教学促研究,又以研究促教学,其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 (一)《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初版、1995年重印)。萧先生从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角度研究五四时期的中国历史,揭示了北京大学从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发展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进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个中心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北方基地的历史进程。1991年,该著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二)《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初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增订)。该书是由萧先生主持编写和定稿的北大通史著述。它记述了北京大学从戊戌变法运动中诞生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开创了将北大校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全程结合进行研究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