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报(以下均称“小报”)是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的休闲性小型报纸。它诞生于1897年,至1952年全部停刊,总计在千种以上。小报散文很长一个时期自外于新文学。它是直接继承明清笔记小品的传统,经由小报文人玩世文化品格的调适,而形成的一种游戏文章。 游戏文章的传统古已有之。近代游戏文章的始作俑者就是刊登在李伯元主办的《游戏报》上的小报散文。《游戏报》1897年初创时期的游戏文章是批评时政的一种手段,而后固定为加强小报娱乐趣味的重要文体样式,渐渐由时评扩及至小报的各类题材散文,并保留和延续下来,直至小报生命结束。游戏文章的特征是:玩世的文化心态,市民的民间价值立场,娱乐休闲的书写主旨,集轻松诙谐、滑稽幽默、插科打诨、噱头打趣于一体的笔调风格,注重读者接受和商业效益。按照体式划分主要有:时评短论、影戏剧评、笔仗墨讼、闲适笔记、风月小品等。小报散文自始至终,就包含这几类文字,从来不曾改变过。改变的是,在不同时期内,每个类别散文的比重此消彼长,散文的内涵被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血液。 民国以前的小报散文以时政批评和风花雪月为两大主题,旁及历史掌故、官场笑话、市井嬉谈等。时评论说文每天必有一篇,刊于首条位置,内容关涉政治、社会风尚、道德伦理等大小问题,范围甚广。如《辫子难保说》、《滑头难做说》、《洋烟利害说》、《守贞说》、《崇俭篇》、《开妓院之功德胜于建佛寺说》、《论女界之自治》等。虽然并非都是经国大事的话题,但是,从小报对时评论说文的重视程度看,民初以前的小报散文仍然存有依稀可辨的载道精神,所不同的是,这“道”未必一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高级命题,也包括对世态人心投注的关怀。而风月散文的文野差别悬殊,有雅致的,也有粗俗的。无论是雅,是俗,均重视趣味和广告效果。总的来看,民初以前的小报散文已经奠定了世俗、趣味和商品化的基调,留下了由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过渡的痕迹。这时期的主要散文作家有:李伯元、李竽仙、吴趼人、欧阳钜源等。 20年代和30年代早、中期的小报散文沿袭了民初以前小报散文的整体风格,在保持时评论说文的主角位置和风月小品的点缀作用之外,增加了社会新闻报道、影戏剧评、知识小品和历史掌故的分量。20年代初期以揭露军政、社会黑幕秘闻为特色,20年代后期把目光转向市民日常生活,出现了散文副刊或专栏。最早开设散文副刊的是《社会日报》。1929年,《社会日报》开辟“香海”散文副刊,聘请冯若梅、吴农花轮流主持,每天都有短小精悍的小品文面世。较有名气的散文副刊或专栏有《立报》的《言林》,《小日报》的《随便谈谈》,《礼拜六》的《小品文》,《铁报》的《风景线》,《上海报》的《花雨》,《时代日报》的《玫瑰花》等。20、30年代是小报散文作家队伍基本形成的时候。以小报主笔为主的时评散文作家有:《晶报》的张丹斧,《金刚钻》的施济群、陆澹盦、韦兰史、朱大可,《福尔摩斯》的吴微雨,《社会日报》的陈灵犀、冯若梅,《报报》的胡憨珠,《龙报》的蔡钓徒,《大晶报》的冯梦云,《福报》和《大日报》的吴农花,《硬报》的马儿(李焰生),《立报》的萨空了,《小晨报》和《辛报》的姚苏凤,《小日报》的黄转陶、尤半狂,《上海报》和《上海日报》的王雪尘,《金刚日报》的倪高风,《世界晨报》和《时代日报》的来岚声,《铁报》的何二云、谢豹(谢啼红)等。冯叔鸾(马二先生)、朱瘦竹、汤笔花、周世勋、詹禹门、步林屋几位的剧评散文最为出色。鸳蝴作家孙玉声、李涵秋、周瘦鹃、郑逸梅、范烟桥、毕倚虹、胡寄尘、严独鹤、包天笑、袁寒云、江红蕉、张恂子、徐卓呆、王钝根、姚鵷雏等,都是小报散文的高手,时评、剧评、掌故、随笔、趣文,各有侧重,各有专长。20年代后期,随着花国小报和黄色小报的诞生,其他小报上的风月小品数量反而明显减少,且出现分野。风月小品的文学性较以前加强,而花国小报和黄色小报则滑向色情描写,被人称作“花稿”。擅长写“花稿”的小报文人数严芙孙、康不驼、骆无涯(骆大荒)的名气大。 30年代中期新文学作家进入小报,以发表散文为主,小说甚少。曹聚仁先后在《社会日报》上发表过200多篇散文,主编过《社会日报》副刊《学术·思想·文化》和《火线》、《上海报》副刊《文艺周刊》。其他做过小报散文副刊主编的还有茅盾、柯灵、谢六逸、凤子、杨村人、杜衡等。柯灵主编过《社会日报》副刊《社会》和《社会生活》;谢六逸、茅盾先后主编过《立报》副刊《言林》;凤子主编过《上海报》副刊《剧运周刊》等。由于新文学家发表在小报上的散文是新文学作品,数量少,而且与小报散文的风格不同,故在本论文中不作为“小报散文”看待。 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小报散文的特点是:第一,时评论说文章文学化;第二,专栏作家的专栏散文增加;第三,散文风格多样化,文体新旧杂糅;第四,影戏剧评明显减少,几乎被铺天盖地的舞评所取代。这时期的散文作家队伍,老作家以周瘦鹃、郑逸梅、冯梦云、谢啼红、卢溢芳、汤修梅为代表。新崛起的年轻作家有:陈蝶衣、周楞伽、冯蘅、柳絮、唐大郎、龚之方、横云阁主、曾水手、慕尔、傅大可、青子等。另外,作为一种小报文学社会化表现的是,小报为舞女开设散文专栏,《小说日报》、《上海小报》、《海报》、《力报》等都有舞女散文专栏。以往,时评论说文章是小报的重头戏,每天都有一篇,且放在小报中比较显赫的位置上。40年代的小报中,还有时评文章,但身份不再特殊,它与其它类型的散文一样,被置于文学专栏里。而且,执笔者往往是小报作家。由作家来纵论世界风云,自然就带着浓厚的文学气质。冯梦云、周楞伽先后做过《小说日报》时评专栏《葳蕤五记》的主持人。《葳蕤五记》是一个颇受好评的名牌专栏,内容涵盖国内政坛和国际时局,时间跨越民初以来三四十年之久。作者所写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为一体,增添细节,既生动又有趣,可获得类似于读小说的快感。 小报散文以专栏文章的面目出现,是40年代小报散文的一大特色。散文作家都成了专栏作家。在小报上开设专栏的新老作家和他们的散文专栏有:瘦鹃《霓虹散记》、啼红(谢啼红)《灯边话堕》、华言(周楞伽)《说白》、葳蕤(周楞伽)《葳蕤五记》、婴宁(陈蝶衣)《独处室随笔》、玲珑(冯梦云)《浮生小志》、漫郎(唐大郎)《漫郎杂写》、高唐(唐大郎)《高唐散记》、云裳(唐大郎)《云裳日记》、康公《匡庐赘墨》、轾轩《今人物志》、荒斋《荒斋随笔》、横云阁主《卖文为生》、柳絮《小块文章》等。有的作家同时在不同的小报上开设专栏,冯蘅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在许多小报上都开有专栏,现能查到的有10个:《铁报》的《花边小品》,《东方日报》的《珠香集》,《社会日报》的《池上集》(剧评),《小日报》的《纵横小品》,《真报》的《蛇足新篇》,《力报》的《杂乱芜章》,《风报》的《灯尾小记》,《飞报》的《惜力速录》,《诚报》的《扫灰集》,《天报》的《拾穗集》等。专栏散文的体裁,从随笔杂写到美文小品,从率意闲聊到严肃认真,五花八门,随作家的书写风格而别。专栏散文的特色是:快捷、自由、驳杂和世俗。专栏散文是一种“即看即弃”的文学,为适合读者的生活节奏,必须是篇幅短小,反应敏捷。同时,它是一个能让市民畅所欲言的空间。因此,专栏散文的思想、文风、文字可谓自由开放,多姿多彩。专栏散文的内容都是贴近市民生活的软性材料,不需要咀嚼就能消化。舞稿也是以专栏文章的形式刊登在小报上的。较有名气的舞稿专栏有:慕尔《慕尔小志》、大可《啰唣什景》、卜卜跳《卜阁随笔》、严胡英《舞国人物小志》、金星《舞余随感》、韦陀(黄郭人)《神话》、杰西《杰西漫谈》、阿Q《阿Q随笔》、张生《弄火杂记》、哀王孙《王孙小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