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新文字——答问》的出处 鲁迅的《关于新文字——答问》一文,写于1934年12月9日,收入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初版《且介亭杂文》,后来编入《鲁迅全集》1981年版第6卷。该文出处,未曾查明。《鲁迅全集》1981年版第6卷第161页注〔1〕曰:“本篇曾被译为拉丁化新文字,发表于《拥护新文字六日报》,期数未详。” 笔者最近翻阅旧刊,无意中在1934年10月《青年文化》第1卷第2期发现该文。惊喜之余,随即函询《鲁迅全集》1981年版第6卷修订者朱正先生,证实这是“鲁翁一文的最初发表处,是对新版《全集》的一大贡献”。并且指出,1981年版的该条注释,来自1958年版,本次修订,没有改动(见朱正先生2004年12月5日给笔者的信),朱正先生立即将这一发现,电告负责《鲁迅全集》定稿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文兵先生。 关于《青年文化》,笔者所知情况如下:月刊,1934.11.10创刊于济南,1936.9出至第4卷第4期停刊,1936.11复刊出新1卷第1期,1937.9出至新4卷第4期终刊,青年文化月刊社编辑发行,济南北洋书社出版、代理发行,田仲济任理事长兼主编,参与编辑的还有冉晋叔、朱宝琛、苏亦农、孙珍田、尚希平、王卓青等。自第4卷起改为半月刊。该刊创刊于济南,1936.7第4卷第4期起迁至上海,由华联书局出版、发行。1936年冬,与《中流》、《文学界》、《世界知识》等十数种刊物一起被当局查禁。 1935.6.10第2卷第2期有“反存文读经特辑”。 主要栏目有诗选、小说作法漫谈、戏剧与小说、科学丛谈、散文·杂感、小说、诗歌、随笔、文化情报、短论、珍闻一束、书评、青年园地、杂文、独幕剧等。 这本出版于济南的由一群年轻人创办的刊物,是如何得到当时文坛领袖鲁迅的文章并加以刊布?笔者仍未查出。鲁迅在1934年12月9日前后的日记与书信中均无可供查询的线索,《鲁迅全集》的索引,也未见田仲济先生姓名及《青年文化》的刊名,杨洪承、田桦编纂的《田仲济先生年谱简编(1907-2002)》(载《田仲济纪念文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7)中,也未发现田仲济先生及《青年文化》与鲁迅或相关人士的线索。唯一可以推想的是,该刊当时也正热心于新文字的提倡,对鲁迅的以《门外文谈》为代表的文字极力推崇,也许是观点的相近,促成了这桩翰墨的因缘吧?哲人已逝,叩问无门,到底其间的情形如何,只有盼望海内外博雅学者,能有解说,既以教我,又补《全集》注释的缺憾。 二、鲁迅的一处误记 笔者奉命修订《鲁迅全集》1981年版第4卷,遭遇难题颇多,其中之一为:《三闲集·头》开头说及1928年3月25日《申报》上有一篇梁实秋的《关于卢骚》云云,但遍查当日及前后数年的《申报》,均不见所说梁文,于是成为注释时无法逾越的障碍。后来翻阅旧刊,发现当年与梁实秋氏就卢骚、白璧德开展论战的,尚有郁达夫。于是从郁氏的文章入手,寻绎有关线索,不意竟然查获:鲁迅所说梁实秋的文章,原来刊载于1928年3月25日上海《时事新报》“书报春秋”栏内,文章发表的日期是正确的,只是误将《时事新报》记为《申报》——这是当时上海同时流行的报纸,也是鲁迅不断从中取材写作杂文的常用报纸,偶有误记,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