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4)06-0039-05 当我们审视这张灯火辉煌的地区与暗无灯光的地区相杂的世界地图时,我们就可看出 应在那些地方加强努力。 ——[美]詹姆斯·米斯克尔 这纯粹是一个巧合,距离“西部艺术”、“西部文学”的提出刚好20年,距以萧云儒 《中国西部文学论》、余斌《中国西部文学纵论》、管卫中《西部的象征》为标志的较 系统的“西部文学”理论著作的出版,也已经有10年多。如今,关于“西部文学”的理 论争鸣与研讨似乎已经沉寂,西部文学进入了自觉的创作实践阶段。今天,我们重回起 点,固然有对“史”的尊重,更有在新的文化、文学背景下,在前行者积极成果的基础 上,表达笔者个人对与西部文学发展息息相关的某些关键命题的回应与思考。 一、关于“西部文学”概念的由来 “西部文学”概念启始于钟惦棐先生关于“西部片”的建议。1984年3月,蒸蒸日上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召开了一次“电影创作座谈会”,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钟惦棐先生作了《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西部片》的发言。记者出身的文艺理论家萧云儒先生,立即敏锐地感觉到其中的理论创新价值,除了以“开拓新型的中国西部片”的主题在《陕西日报》予以报道以外,又当即对钟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在这篇《要打自己的牌》的专题采访中,钟先生提出:“要有一批人立下志向,在开发大西北的生活中,开发大西北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堆积,传达大西北的雄风壮美,为大西北人造影立 传。”并说:“西影要不要有一个长远的艺术目标?比方说能不能搞我们中国的‘西部 片’?”接着萧云儒又沿着钟惦棐的思路,连续发表了《美哉,西部》、《西部 电影五题议》等文章,被十几家报刊所转载、介绍。“西部文艺”这个词从此进入了大 西北的文坛,并由此走向各个文艺领域。 “西部文学”研究专家余斌先生在其《中国西部文学纵观》中说:“应该承认,在中 国文学界,正是(钟惦棐)这位影评家首先提出了文艺上的‘西部’概念。在此之前,甘肃省酒泉地区《阳关》杂志1982年首开关于创立‘敦煌文艺流派’的理论探讨;1983年前后,甘肃、新疆两省区还有过‘新边塞诗’的讨论。可惜是像隔着一张纸一 般,这些前奏式的探索和研究并未形成‘西部’概念”,虽然,“钟氏的‘西部’概念 与后来文学界经过讨论、研究而逐渐形成的‘西部’概念,是很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西部’的‘锣鼓’毕竟是由钟氏敲响的。虽然他敲的仍然是 ‘电影的锣鼓’,但由此而形成的冲击波迅速扩大,由电影而诗歌,而小说,以至整个 文学及其艺术部门。” 1985年6月,西北五省区作协与西影厂,在西安召开“大西北科学与文艺座谈会”,8 月西部边陲新疆伊宁召开了有西北五省区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参加的“西部文艺研讨 会”,9月(据余斌资料)甘肃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在天水召开了“中国西部文学研讨会” 。同时,西北各省区的文艺类刊物也纷纷易名:《新疆文学》改为《中国西部文学》, 西影厂的《电影新时代》改为《西部电影》,《西安美术学院院刊》改为《西部美术》 ;而《绿风》、《绿洲》、《伊犁河》、《青海湖》、《朔方》、《阳关》、《小说评 论》等杂志也都设置了各类“西部”栏目,1986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成立了中国第 一个西部文学研究所…… 我们在承认钟惦棐先生首创中国“西部”影片的概念,从而引发“西部文艺” 、“西部文学”的理论大讨论的历史功绩的同时,还应该感谢萧云儒先生为“西部文学 ”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他,将钟惦棐先生的内部发言建议,提升为一种创新意义的理论命题,最早予以报道;也是他早在1984年9月就发表《美哉,西 部》的文章,企图从西部历史与现实、西部生活与艺术的结合点上去建构西部艺术、西 部文学的理论框架,提出:“西部片以至一切西部文艺,都应该以发现、捕捉、提炼、 升华西部之美为自己的一大特点。”(萧云儒《对视:文化西部》P524-525)并且从题材 内容、精神气质、美学追求、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探讨了西部文学的特点及内涵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 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西部文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提出,也有其必然的历史社会的、文化—文学的背景。 西部的黄河流域以及渭水、湟水流域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今天的汉族、藏族、滇 缅各民族,就主要是由发祥于湟水流域的古羌人为主体形成的。半坡遗址、马家窑遗址 都证明,它曾经以怎样的辉煌,引领了中华文明新潮流。除了炎帝部落主要在此活动以 外,从周秦到汉唐,这里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先后经历了晋代的永嘉 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宋代的靖康之乱后西部才走向衰落,陆上丝绸之路被海上丝绸 之路所替代。其实,这里有指南针、航海技术等科技文明发展的内在因素,战争和社会 动乱只是一种外部条件。近代以来的西部是民族、战争、边防的西部,政治的西部,而 不是经济、文化发达的西部。20世纪50年代,在“开发大西北”的口号下,西部曾经出 现了它的第一次苏醒,包括高度政治化了的“西部文学”的觉醒,除了边疆各兄弟民族 作家的作品以外,闻捷、李季的诗歌,李若冰的散文,徐怀中的小说,曾在全国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进入历史新时期的80年代,张承志、王蒙、昌耀、扎西达娃、张贤亮、周 涛、杨牧、章德益的小说、诗歌、散文标志着西部意识、西部精神已经进入了当代中国 文学的广阔视野,西部正在走向一种空前的也是真正的文化的觉醒。但是,正如余斌所 言:“像是隔着一层纸”一般,“西部文学”的概念并未形成。钟惦棐“西部电影”的概念之所以能像一滴墨水掉在水中一样氤氲开来,正是以偶然的碰撞,敲击开被一层纸隔着的必然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