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自然崇拜基础上的“万物有灵”观念,是早期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普遍存在的观念。藏民族也毫不例外,遵循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在蒙昧时期,便产生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不仅认为万物有灵,而且还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体外寄,隐藏到别的物体上去。作为民间文学作品的《格萨尔》,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既带有极为浪漫的神话主义色彩,又具有历史与现实交感的写真情感。整个作品的空间既是一个充满神灵与鬼怪的世界,又是一个灵魂外寄的一个迷宫,从而将灵魂观念理解得更加世俗,表现得更加完美,运用得更加广泛。本文拟就灵魂寄存观念在《格萨尔》创作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一探讨,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来展现史诗《格萨尔》的思想体系。 一、灵魂观念的内涵 灵魂观念是原始社会早期崇拜的一种形态,就藏族而言,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完全消失,直到近代藏族社会,藏区还保留着较多的原始宗教的“沉积物”,特别是民间文学作品中,这种“活的化石”更是俯拾皆是。 藏语将“灵魂”称为“拉绍合”(bla-srog),其中包含着三个概念:“拉”(bla)即魂、“绍合”(srog)即命、“南木西”(rnam-shes)即识三者。(注: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词典》[Z](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915页。)这分别是灵魂在不同条件下的三种称谓。《藏汉大词典》解释说“绍合”为命或生命。《俱舍论》和《戒律论》等佛教经典将命诠释为体中暖、识所依的主要根器,而其他经典则解释说,自体存活之力以及呼吸气息为命。命亦名寿或生气。(注:同上,第2987页。)“南木西”指识了别对本体,分别思维各自所缘之心,总指眼识乃至意识等六识。(注: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词典》(上册),第1572页。) 关于“拉”、“绍合”、“南木西”三者的论述,还见诸不同的经论、典籍之中,如《俱舍论》道:“识(rnam-shes)所依是寿命(tshe-srog)”。《噶尔泽》(dkar-rtsis)中说:“拉(魂)是绍(命)所依”。 “寿、命、魂三者”之关系在《藏汉大词典》中作如是解:“佛书中以灯火比喻人生寿、命、魂三者互相依存之状,为寿如油灯,命如灯芯,魂如灯焰。”(注: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词典》(下册),第2283页。)贡唐丹贝仲美大师的《俱舍摄义》言:“命寿(srog-tshe)为一”。(注:恰日·嘎藏陀美整理:《贡唐丹贝仲美大师文集选编》[Z],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63页。)已故藏族学者毛尔盖·桑木丹认为:“无论如何,命与寿的区别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二者没有区别;一种说法,前世之业果是寿,今世之业果是命。”(注:毛尔盖·桑木丹:《俱舍摄义释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年11月,第73页。) 在人们看来,附着在活人身上的灵魂为“拉”,“拉”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之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体的精神体现。一旦“拉”消失远去,即其载体生命的终结;“拉”可以离开人体而远游,可以寄存在某种物体上。人们的“拉”之所以“不灭”,并不是单纯地指在一个人死了之后,其“拉”才离开肉体,而是说即使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拉”也可以离开其肉体而存在。离开的“拉”,不是去为神,也不是去为鬼魅,而是寄存于或动物或植物或物体之上。如寄存“拉”的树称为“拉兴”(bla-shing)即“灵魂寄存树”,寄存“拉”的石称为“拉道”(bla-rdo)即“灵魂寄存石”。在史诗《格萨尔》中还出现有“拉日”(bla-ri),即“寄魂山”,“拉错”(bla-mtsho)即“寄魂湖”,“拉仲”(bla-vbrong)即“寄魂牛”等等。 灵魂观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人们意识中的特定的组成部分了,因而在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多有非常生动而形象的表达。如《征服大食》中珠牡在唱词中唱到: 上玛地荡漾着一湖泊,宽阔的水面上翻金波,金色天鹅嬉水起又落,这是长系的寄魂湖泊。中玛地荡漾着一湖泊,宽阔的水面上翻翡翠波,松石色水牛横卧其中,这是中系的寄魂湖泊。下玛地荡漾着一湖泊,宽阔的水面上翻银波,雪白的海螺逍遥其中,这是幼系的寄魂湖泊。(注:青海省民间文学研究会搜集翻译:《征服大食》[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第317页。) 其中即形象地描述了岭部落“长系”、“中系”、“幼系”三系的三个寄魂湖。 二、《格萨尔》中的灵魂寄存体系 人们将灵魂寄存的物体称为“拉内”(bla-gnas),即“灵魂寄存处”。在《格萨尔》中,寄魂物体可以是动物、植物,还可以是山川、湖泊,以及飞鸟、走兽、爬虫、游鱼、树木等等。我们将《格萨尔》中所涉及到的灵魂寄存内容总结出来,可归纳为两大体系:即岭部落的灵魂寄存系统和其他部落的灵魂寄存系统。 1、岭部落的灵魂寄存系统 《格萨尔》中,岭国强大,英雄众多,上有天神之子格萨尔王,下有诸多的英雄豪杰,部落和个人都将各自的灵魂寄存在灵魂寄存物上。岭部落拥有共同的灵魂寄存物,各小部落也拥有各自的灵魂寄存物,如嘉洛、鄂洛和卓洛三大部落分别将自己的灵魂寄存在“扎陵湖”、“鄂陵湖”和“卓陵湖”三湖中。而董氏(注:董氏,在不同的翻译本中,还有译为冬氏、栋氏者,由于引文中应尊重原译,故本文中不作统一处理。)长、中、幼三支亦有各自不同的灵魂寄存物,长支寄魂于大鹏,中支和幼支分别寄存在青龙和雄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