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为了应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非常重视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在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同时,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其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一、蓬勃发展的印度信息技术产业 近年来,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世界银行对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调查评估显示,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已占据了18.5%的份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计算机软件王国。(注:熊昌义,余天恩:《印度欲当软件老大》,中经网http://www.cei.gov.cn,2004-02-03.)1996~2001年间,印度软件出口业务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50%。2001年后,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印度软件出口的增长率大幅下降,但仍是印度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NASSCOM和麦肯锡在2002年6月的报告中也认为,尽管最近出现了下滑,到2008年,预计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产值仍将达到780亿美元。 当然,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业的蓬勃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印度政府长期重视和支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 早在尼赫鲁时代,印度政府就提出并实施了大规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工程师战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印度经济的真正大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1985年,拉吉夫·甘地提出了“通过发展计算机软件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瓦杰帕伊总理上台后,在1999年组建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并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等等(注:《中国软件业该从国外学些什么?》,http://www.legend.com.cn/about/news/report2205.shtml.),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措施,全方位推动IT产业的发展。 比如,印度信息技术部在1999年制定了一项名为“知识行动”的人才培养计划(注:《印度重视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第3期。),其主要措施包括:①增加对印度理工学院的投入,同时计划将全国43所地区性的工程学院提升到理工学院的水平。②以印度理工学院为示范,在全国各个邦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③大力鼓励民间办学,大力鼓励著名的信息技术业公司办学。 可以说,政府对软件业的重视和支持是印度软件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印度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优势 在印度,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①依靠高等院校培养。在大专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计算机硬件、软件专业人才,特别是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人才。除了7所理工学院为印度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技术专家以及企业管理人才之外,据印度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印度全国现有380所大学和工程学院开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可培养12.6万名信息技术人才。②由民办或私营的各类商业性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培养。这些机构必须具有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业机构颁发的培训许可证,软件人才经过培训合格后,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软件培训四级水平证书考试。目前这类机构大约有700多家,每年取得证书的人才有数万人。③软件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印度的信息公司特别重视培养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员等。另外,印度政府还积极引进国外的软件人才和留学人员。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印度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人才教育与产业的互动非常密切。在教学内容上,密切跟踪市场技术发展,强调应用性、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IT业动态;在教学方法上,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海德拉巴的国际信息学院(IIIT),许多课程是由公司的工程师开设的,包括IBM公司开设的“电子商务最新应用”、甲骨文公司开设的“资料库软件”及摩托罗拉公司开设的“通讯软件”等。(注:兰军:《印度IT教育产业化模式》,《教育与职业》2002年第2期。)学院的教师中有20~30%是周边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兼职担任。工程师有实践经验,他们被请到学院教学,对学生的研发项目有直接帮助。另外,计算机教育成本的20~30%来自企业研发项目经费,而且研发经费占教育成本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注:晓方:《印度软件业的另类优势》,http://cio.enet.com.cn/enews/inforeenter/A20030316236355-1.html.)还有亚洲信息技术学院(AIIT),其课程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案例教学进行实际项目订单式实战操作,而且通过全球市场性的信息技术整合,可保证培训内容与国际潮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