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等教育评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社会对高等教育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许多高校自身进行质量保障的重要方式。可以说,高等教育评估已经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管理的诸多方面,而且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颁布,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时隔十几年,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评估及其世界趋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规定已经不合时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越来越少,各种评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重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已显得十分重要。 一、《暂行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暂行规定》在指导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它没有随着现实的变化及时修订,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小,它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评估主体单一化 《暂行规定》第一章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第六章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对此又作了具体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合法主体是各级政府,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完全是行政性的政府行为,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纵向的行政评估网络,没有给社会评估留下一定的空间(详见下图)。 附图
注:本图根据《暂行规定》第六章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制作。 这种单一的政府评估,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不符合教育评估理论发展的趋势。根据第四代教育评估理论,[1]评估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提倡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提倡在评估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估看作是一个由评估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所以要体现价值多元,评估主体必须是多元化的,政府、学校、社会理应都是评估主体。 2.评估客体单一化 《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本规定使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其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可参照实施”。但如何参照实施,却没有进一步说明。民办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校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且随着办学体制的改革,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在高等教育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评估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暂行规定》对此几乎只字未提。 3.评估形式单一化 《暂行规定》第一章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学校在高教评估中处于被监督、检查的地位。《暂行规定》第七章评估程序中没有给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可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要是终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评估形式,由斯克里文在其《评估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所谓形成性评估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估。[2]形成性评估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估,以改进活动为目的,评估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所谓终结性评估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3]终结性评估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要区别优劣、分出等级,评估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员,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 4.没有在高校分类的基础上开展评估 我国普通高校已达到1500多所。如此众多的学校在学科设置、办学特色上存在许多差异,如果不分类就开展评估,显然有失公允。尽管暂行规定中提到的三种基本形式: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但这仅仅是简单化的划分。 5.评估内容与目前大学发展的重心不符 《暂行规定》第三章第十一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其重点是学校领导班子等的组织建设、马列主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第五章第十六条:“学校内部评估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或其他教育工作的单项评估,基础是经常性的教学评估活动”。从这些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内部评估,《暂行规定》强调把重点放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在当前在科技立国、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仅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学研究对于大学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科学评估大学科研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二、制度缺陷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日益活跃,但是由于制度缺失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1.对评估自身发展的制约 《暂行规定》第一章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这奠定了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坚实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尽管这种行政性评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研究、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