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是以高品位为前提的独具个性魅力的文化,其个性魅力即构成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大学的危机在于其文化个性与文化品位的缺失,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一 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精神层面的特征。与其它社区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的个性魅力首先在于大学精神的魅力。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实际上体现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追求。学术至上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谐自由的精神是大学所特有的文化精神。 大学文化是学术至上的文化。学术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持自身地位和生命力的法宝。正因如此,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把大学定位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以学术为根基,以探究学术为人类服务。大学文化拒绝一切思想观念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强调独立地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要求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创新。在大学治校理念中,应崇尚学术自由,树立学术的权威性,把学术至上视为大学管理中的最高理念。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行政应服从于学术的意志,为学术服务,行政治校让位于学术治校。 大学文化是理性批判的文化。大学的理性批判精神是大学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大学最重要的文化气质和品格。大学的理性批判精神源于它对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强烈兴趣和不懈追求,源于它对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是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人才为基本使命的,它在最大限度地汇集、宣扬和传承前人的文明成果、精神资源的同时,又不断地发展人类认识,发现新的真理,创造新的思想。 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传播真理、追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大学不仅是知识的集散地,更是知识的创造源。创造知识的过程,就是探索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如德国雅斯贝斯说,“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基本要求。”“大学师生追求真理不负任何直接、实际的责任,他们只对真理本质负责。”[1]正因为有这些为真理和理想而奋斗的大学人,使得大学校园里洋溢着崇高、神圣的气氛。 大学文化是和谐自由的文化。大学是学者自我管理、以自由为基本价值支撑的一种组织。洪堡在创办德国柏林大学时奠定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今天已被世界上绝大部分大学所效法。学术自由是学者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只有学术的自由,才能带来学术的真正繁荣。如果没有这种自由,大学仍然依附于某一种力量,它就不可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也就不可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全面而深刻的审视。在校园和谐宽容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大学师生自由地学习人类文明,自由地进行理性思考,积极地进行创造,体现出“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自由原则。 学术至上、理性批判、追求真理、和谐自由应该是大学所特有、所共有的文化精神。在与社会文化的比较中,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在不同类型大学的本质追求中,大学精神又是所有大学的文化共性。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大学的文化精神。当然,如今大学文化“实然”与“应然”的距离相差甚远。我们在欣喜地看到大学的繁荣景象的同时,又在深深地为大学文化精神渐行渐远而忧虑。我们的科研工作在高度重视、成果数量大幅上升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文章、垃圾成果;我们的职称评定工作在公平的旗号下,又怂恿了多少大学教师们粗制滥造“职称论文”、“拼凑文章”;我们的一些课题成果鉴定徒有虚名,在耗尽了课题经费后并没有留下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成果;为了通过名目繁多的评估,大学校园人辛辛苦苦地做出了成堆的官样总结文章和虚假的经验材料;大学校园依然是“官本位”盛行,真正的知识和学问并不受人敬重,人们只是急功近利地看重学历学位证和其它需要的“有用材料”;一些大学管理者和教育者不再保持儒雅,热衷于灯红酒绿的享受,等等。面对大学发展中的种种怪现象,人们自然要发出责问:大学,你有文化吗?没有文化,这是大学吗?这里的文化所指就是大学特有的文化——神圣的、崇高的、纯洁的、理性的、学术的大学精神。 二 从大学发展历史上来看,所有取得辉煌成绩的大学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个性。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掀起思想自由之原则”,使北大真正成为“襄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大学,成为当时思想最活跃、学术最兴盛、风气最清新的最高学府,也成就了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北大校园文化。在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八年抗战历史中,西南联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刚毅坚卓的精神、教授治校和民主治校的精神、自由宽松的学术气氛和勤奋刻苦的学风、求同存异和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正是这种大学文化氛围,使西南联大成为现代中国科学家的摇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的摇篮,其成就至今堪称后无来者。再如,浙江大学的“求是”、中国科大的“理实交融”,使这些学校以其各自的文化个性而闻名。 从国际上来看,越是著名的大学,个性色彩就越鲜明。作为当今世界上的最发达国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学,也拥有世界上最具个性的大学。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中注重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以个性和特色求发展。哈佛大学致力于追求优质的高标准的学术质量,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事业的领导者,致力于文学艺术、科学和专业知识的发达和进步。而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伍德罗·威尔逊则说“普林斯顿不象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我们相信民主的活力在于多样化,在于各种思想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2]斯坦福大学以“实用教育”、不断打破常规闻名,第一任校长乔丹曾说“对这所学校而言,没有任何传统会被奉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也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束缚。它的所有指头都将是向前沿伸的。”而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的核心则是保守。在耶鲁大学创建250周年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曾撰文指出,“在最好的和最真正的意义上,耶鲁大学一直胜利坚持从创建就有的保守主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