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二级学院的发展给社会和母体高校带来“有形”的收益。二级学院的产生源自于政府急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减少办学成本、缓解高校财政危机的政策。从1999年浙江省首家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产生以来,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49所(2004年12月7日教育部网站最新公布资料),从经济发达的浙江省走向了全国各地。二级学院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的主要支撑力量,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性技术人才。以浙江省为例,在谈及二级学院所取得的成就时浙江省教育厅长侯靖方曾说过: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依托本科院校,试办了22所独立学院。2003年独立学院招生2.95万人,在校生8.6万人,分别占全省本科招生、在校生总数的36.4%、34%。5年来,独立学院新生报到率均在95%以上,2003年首届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与“二本”学生基本相近。2003年该省高考录取率达到76.5%,毛入学率达到25%,而独立学院已三分天下有其一。 同二级学院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相比,二级学院为其母体高校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更大。首先,通过创办二级学院其母体可以获得大量的办学资金。以某师范大学创办二级学院为例,1999年该校二级学院招收新生592人,全年学费收入1096万元;而到了2002年,该校二级学院的在校生已多达4853人,全年学费收入为6630万元,相当于创办了一所中等规模的普通高校。由于该校二级学院的成功举办,母体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次,由于二级学院兼具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因此母体高校可利用其声望向社会融资来扩大二级学院或自身的办学规模。例如,在以合作模式创办的二级学院中,许多二级学院在场地、师资、设备、招生指标等方面依赖其母体,而在运转资金和部分固定资产方面,则由民间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尤其是,当母体高校和合作方将资产投入二级学院之后,这部分资产便自动转为二级学院的法人财产而与投资者的资产相分离。这样高校相当于利用合作者的资金来扩大母体的办学规模,提高校园设施或师资水平等,可谓一劳永逸,成为投资的永远受益者。 事实上,母体高校在获得显性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无形资产被削弱或流失的风险。正如以上所提到的,目前有关二级学院的研究大多强调二级学院为社会和母体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二级学院可能给母体高校带来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流失,但后者更少人关注)问题。高校中的无形资产,是一种不以载体形态投入高校运行、但能为高校的运行所利用的有价资产。无形资产的产出,具有高附加价值,能伴随其实物形态的产出被带走。大学的无形资产既能通过其产出增值,也能通过其产出贬值。正是由于无形资产的这种性能,才使得公办高校能够将无形资产作为一种资源而投入到二级学院的建设当中。一般来说,高校的无形资产,包括技术知识型、形象型和资源型三种形式。在二级学院建设过程中,其母体高校投入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形象型的无形资产,如校名、校风、学风、社会声誉,以及资源型的无形资产,如师资力量、学科优势、技术手段与管理模式等。 当前教育部要求民办二级学院尽可能与母体高校分离,以免造成对独立建制的民办高校的损害,尤其是生源市场和资金市场。且不说人员的分离,仅就资产的分离而言,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资产、管理手段、产权关系以及固定资产等,均与母体高校紧紧捆绑在一起,即使有形资产能分得开,无形资产也难以分得清。因为,多数高校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更没有合理的监控与评估。因此,分离过程中,母体高校的资产流失问题将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二、创办二级学院对母体高校无形资产的影响 1.师资利用问题对母体高校无形资产的影响 1)与母体院校争夺师资使其无形资产削弱。教师个体是高校中的人力资源,是有形资产,但高校中的整体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和师资结构则是无形资产。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人才质量的一个强有利的保障。二级学院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母体高校。目前,二级学院的教学任务有一半以上是由母体高校的教师来承担的,而且很多高校拥有的二级学院不止一所,多则四、五所。在利用母体高校的师资来支撑二级学院办学的同时,也给母体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公办高校学生数量剧增,但教师数却基本持平。可以说很多重点高校教师都是同时承担包括二级学院在内的两份教学任务,在师生比严重超标的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到母体高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保障。同时由于创办二级学院的母体高校多为重点高校或研究型大学,这些高校除了教学还有科研任务。教学任务的不断膨胀,使得高校教师们往往顾此失彼,一方面是校本部科研、教学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是二级学院的教学任务也要兼顾。据不完全调查,不少高校在扩招后,许多本科生的选修课开不出来,究其原因不是教师不愿开,而是教师的精力实在有限,顾不上来。高校中的科研单位与教学单位打通之后,更是苦不堪言,一方面要把科研力量转向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研究生教学、本科生教学和在职研究生的教学。多重压力之下,教学、科研数量在短时间内也许成绩斐然,但认真反思之下,质量问题却不能不令人担忧!二级学院与母体争夺教师资源的现状,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必然会削弱母体的社会声誉,也必然会使名牌高校的无形资产贬值。 2)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既影响母体的社会声誉,又影响自身的质量。在一项涉及到全国30多所二级学院的调查中发现:二级学院的教师基本上自主聘任,而聘任的教师有来自于母校的,也有向社会聘任的,两者比例各校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是:基础课教师多向社会聘任(需要量少),专业课教师多数聘任母校的教师来担任(需要量多)。从许多高校的情况来看,二级学院过分依赖于母校而缺乏“造血”能力。虽说民办二级学院拥有灵活的管理机制,但多数二级学院的管理权仍是有名无实的,其管理模式仍依照原高校,教师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走人,基本没有什么相应的措施加以约束和制约,而其它从社会上聘请的教师情况就更复杂了。民办二级学院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很难在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