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类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一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既是其高等教育哲学观的体现,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分工对高级人才种类的要求。英国传统高等教育重人文,轻理工。二战后随着政府有意识地加强科技教育,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失衡问题得以缓解。目前,除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生数以及医学和艺术领域的本科生数占绝对优势外,其余各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构成比例接近,起伏不大。美国高等教育长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研究生科类结构中,硕士阶段人文社科研究生人数所占比重较大,博士生阶段文理工科研究生人数相对均衡;对于不同性质的学科进行清晰的定位,使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各有侧重;注意打破专业壁垒,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日本社会是一个技术型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长期锁定于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生培养中,工学硕士的人数比重大,理学在学人数偏低,理学学士生和博士生在学人数甚至低于人文类学科。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受苏联体制的影响,以专业教育和专才培养模式为主导。自1985年以后,开始大范围调整专业设置,科类结构在调整中逐步完善。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呈现出如下特征:(1)不同科类间硕博比的起伏不大;(2)工学在我国的科类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3)基础性学科没有得到应有重视;(4)人文社科的比重继续攀升;(5)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协调性欠缺。鉴于此,作者提出以下结构优化的策略:(1)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实行非均衡扩招政策;(2)加大管理学和教育学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体系中的比重;(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4)继续从体制上对基础学科和冷门学科进行政策倾斜。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京),2005.7.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