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下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合理就业、充分就业,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 一 “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全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制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环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人才支持 “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共培养了1082.43万名高校毕业生(详见表1),比“九五”期间多培养了590多万人。在“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达每万人2907人,远高于原有就业人口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只占4.67%的比例,使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高,为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表1 2001-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 年份 2001 20022003 2004 2005 毕业生人数(万) 110.41 141.82 212.2 280 338 毕业生人数增长率(%) 9.4828.45 49.63 31.9520.71 毕业生就业率(%)70 80 83 84 85 数据来源与说明:(1)毕业生人数及毕业生就业率来自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毕业生就业率为当年年底就业率,其中2001年由于统计口径等原因,与其他年份差值较大,仅作参考;(3)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预估数值。 (二)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 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在2003年6月和2004年4月连续两年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分别于2002年2月,2003年5月和2004年4月连续3年下发文件,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向和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抓毕业生就业工作。2003年,中组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部署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200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按照部际联席会议的分工和各自职责,在构建政策体系、培育市场、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多种服务、支持基层就业、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认真落实。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200多个地市、500多个县建立和健全了领导协调机制。各地相关部门也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积极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等学校普遍实行了“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就业工作上来。同时,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广大用人单位积极参与,中介机构日趋活跃,新闻界广泛关注。 (三)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政策框架 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为标志,确立了高校毕业生“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发出[2003]49号文件,制定了11条政策措施,此后有关部委根据各自的职能相继出台了11个配套文件。同时,各地方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有25个省出台了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的实施细则。一些制约和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基本破除,毕业生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多渠道就业得到鼓励、支持和肯定,毕业生就业的客观环境更加宽松和有利。 (四)唱响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到基层建功立业是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国家相关部门、各省市和许多高校都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引起了积极反响。 (五)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提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近几年来各地,特别是各高校就业机构、人员、经费等得到基本保障,就业队伍建设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普遍提高。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的理念得到更新;就业指导方法得到提高,全程化指导、个性化指导、一对一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在很多高校已经实施;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受到关注、关心和关照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六)就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信息化日益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平台。现在已有30个省、市建立了信息网,90%以上的本科院校已经开通就业网,各种网络互联互通,网上招聘十分活跃,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网络视频、远程面试等也开始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崭露头角。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不够”,即就业配套制度完善得不够;已有政策、制度落实得不够;择业观念转变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