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第一种观点依据新古典主义劳动经济理论提出的工资竞争理论,认为“物以稀为贵”的一般市场规律同样适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量增加,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就会下降。第二种观点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提出的工作分层理论,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高校毕业生将主要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愿意到次劳动力市场就业,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将导致毕业生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相对机会减少,从而致使其失业率增加。第三种观点依据信号理论和筛选理论提出的工作竞争理论,认为文凭是劳动力市场中用于人员筛选的重要工具,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将导致大学文凭的相对地位下降,毕业生获得好工作的概率降低,由此将加剧过度教育现象。国际上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三种理论观点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可以找到部分现实依据,这表明高等教育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起薪、职位等就业状况之间并不存在某种简单的、惟一的因果关系。[1] 我国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大规模扩大招生,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为108.36万人,此后三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分别比上一年度递增47.36%、38.16%、21.61%,到2001年时招生数已达268.28万人,将近1998年的2.5倍。扩招自然会导致几年后毕业生的大量增加,由于1999年的扩招,四年之后的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87.75万人,比2002年增加40.4%,是1998年(82.98万人)的2.3倍。(注:根据教育部1998-2001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相关数据见www.moe.edu.cn/统计公报。) 我国高等教育的这种连续大幅扩招,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是很少见的。中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有何种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为验证和丰富有关高等教育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的理论提供中国的独特依据,也将为深入认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有效引导毕业生就业行为等提供实证依据。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于1998年和2003年分别对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文拟通过对这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比较高校扩招前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期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分析其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可能的启示。 二、调查数据及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的1998年的调查数据来自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与意识研究”课题组。该次调查的对象为1998年度夏季毕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抽样过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调查院校,由研究者根据院校层次、地区分布、隶属关系等,按比例选取115所院校作为调查单位;第二步是委托样本院校选择调查对象,各院校根据所得问卷的数量,按照方便抽样的办法选择毕业生,但要求尽可能覆盖不同学历层次和学科。各高校组织毕业生在1998年6月初填答问卷,问卷回收后由课题组汇总、录入、处理。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约4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36份(回收率为27.7%),分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的49所高校,其中专科学校9所,本科院校41所;有效样本中男性占62.1%,女性占37.9%;专科生占28.6%,本科生占68.5%,硕士研究生占2.4%,博士研究生占0.5%。 2003年的调查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该次调查与1998年的调查在方法上基本一致,也是采用针对毕业生个人的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在2003年6月上旬,问卷回收后由课题组汇总、录入、处理。按研究设计,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3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市、自治区)选择6所高校,其中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含专科)院校各2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的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大约600份问卷,由各院校根据尽可能覆盖各学历层次和主要学科的原则抽取调查对象。由于受当年全国性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等因素对调查工作的影响,实际参与调查的省(市、自治区)及高校数略有变化,其分布如下:北京5所、山东6所、广东6所、湖南6所、陕西4所、云南17所(注:云南省教科所组织全省主要高校参加了该项调查,其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填写,而其他省(市、自治区)均采用纸质问卷。)、广西1所,合计为7省(市、自治区)、45所高校。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723份,由于云南省的高校及样本较多(5734份),为避免由此产生的抽样误差,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根据研究设计,只选取其中样本较多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各3所进行分析,这6所高校共有有效样本2944份。这样,实际进行分析的2003年调查样本共涉及高校34所,其中本科院校23所,专科(高职)院校11所;有效样本中本专科毕业生15222人,其中专科毕业生5345人,占35.1%,本科毕业生9877人,占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