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差额产生的大学生过剩 我国自大学扩招以来,每年的年底到来年的3、4月份,各种媒体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报道分析,年年会有同样的问题出现,而且似乎有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感觉。这一现象的出现和产生不由让人进行思考,为什么政府年年在加大解决力度,这一问题始终存在,而且似乎有加重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许多人最容易想到的一点,就是从我国的大学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相对于包括企业和各级政府所需求的大学毕业生显得过多了,也就是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过剩了。因为,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是劳动的供给方。大学生们是在经过了4、5年的大学专业知识学习之后,进入劳动市场的。由于他们具有了一定了文化专业知识,使他们有了优于其他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在4、5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家庭和其本人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付了比其他人高的成本投入。这就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中,需要索取具有比较高的价——工资,并要求具有较高福利待遇的工作单位。 我国数以千计的大学,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目是不以社会经济发展为标准的,只是与4年或5年前的招生规模相关。相对于就业市场的供给,用工单位是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就需求方面而言,主要是各类企业和政府各级部门。作为企业而言,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状况和企业发展的情况,来决定所需要雇佣的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的。而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的改革,政府部门也成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又一个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在招聘公务员时,也必须按照各个职能部门的人事结构和开展工作的需要,考虑不同职位的具体需要来招聘相关大学生。由此可见,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不同的年份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应是不同的。这样,当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和需求双方进入同一个就业市场上来看时,就必然在需求和供给双方之间出现一个差额,而这个差额就是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过剩。 二、政府干预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过剩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供给方降低自己索要的价格就会相应引起需求量的增大。最终,在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就会实现供求均衡。以此类推,是不是当作为供给方的大学毕业生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时,企业或政府就会依从需求定理来扩大自己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呢?现实情况显然不是,除了经济理论所说的价格刚性以外,即使部分大学毕业生愿意接受比较低的工资水平条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不是乐观的。那么,为什么在各级政府的年年关心下,工资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存在,而且似乎有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呢?我以为,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恰恰就是政府的干预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过剩进一步加剧。 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实行统招统分体制,即由政府按照计划统一招生,当学生毕业时,再由政府按照计划统一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和发展,大学教育制度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也有了大的改变。原来单一的计划分配体制被改革了,开始实行用工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而且随着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也成为了要素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我们注意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似乎难以从计划分配中摆脱出来,政府每年仍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行各种不同的政策来干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体现政府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社会各界(包括各大媒体在内)也对政府干预寄于希望,年年在大学毕业生集中的时期都会对此问题进行关注,希望政府对此进行干预。这样,一方面,人们要求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招生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人们仍希望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进行相当大的关注,即仍希望政府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对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一旦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时,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政府出来予以解决。而政府似乎也顺应了这一要求,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干预。而事实上,随着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干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却进一步加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三、为什么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是因为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的关注和加大解决力度,加大了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等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解决的预期。我国各级政府多年来实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相对于其他人群的就业容易许多。如相对于农民工的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群的就业问题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他们相对于大学生来说,究竟难以取代大学生“骄子”的地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人群的关注和重视要远远大于对这些人群的关注和重视,这从各媒体的各种报道中就可见一斑。 正由于这样的情况,使得人们对自己或下一代成为大学生的期望增强。因为,一旦进入大学,社会对其关注度会增大,包括各级政府都会对他们的衣食任行进行关注和重视,并有专门针对大学和大学生的相应政策。正因为如此,上大学就成为许多家长和高中生的最佳选择。也正因为如此,许多的家庭愿意并尽力支付较高的费用来提高孩子成为大学生。而随着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扩大内需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扩招被提出。这样的前提下,各大学扩招就具有相当大的动力。大学不断的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大,再加上大学数目的不断增大,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逐年加大。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的一再出现,就一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各地政府就不断地“顺应”这一要求,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断地进行干预。结果,这样就陷入一个就业难度怪圈:大学毕业生过剩→就业难度大→社会广泛关注→媒体不断地报道→政府出面干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暂时得到解决→新的一年大学生数目进一步增大→大学毕业生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