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参加天则经济研究所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这次“民办高等教育论坛”。刚才西安外事学院的黄藤董事长从办学者的角度,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没有想到黄院长对民办教育的未来似乎有些悲观,我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研究者,现在倒是越来越乐观,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将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间。 首先分析一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到2004年9月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9%,在校生2000余万人,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在新的情况就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听说“十一五”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在校生要达到28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25%至27%左右。根据这一发展目标,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与该目标尚有700余万的差距。当然这只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稿,但是在珠海召开的“2004国际高等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同样强调了我国201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即我国整个高等教育还要有一个较快发展。 为什么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9%,还要大力发展?现在国内已经有人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太快,面对不断出现的就业压力,要求减缓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我还是持支持的立场,理由有二:第一有强烈的社会需求;第二从国际竞争力的视角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国内学者发表的各种竞争力指数中,都在赋予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越来越大的权重,教育已经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的软指标逐渐成为硬指标。在各种竞争力指标中,教育都是影响我国排名靠前的重要指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有好处的。 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有多种指标。就国际范围来说,最有名的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以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表的人类发展指数、技术成就指数等,更早的还有物力评价指数。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也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小康指标、中国现代化指标,还有城镇化指标等。前不久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指数,2004年我国是排在第46位,比去年下降了2位;按照人类发展指数,我国2001年排在104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学者做的各种竞争力指标当中,影响中国排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教育。综合国际国内的竞争力指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在指标体系中涉及到教育的因素越多,教育的权重越大,中国在国际上的排名就越靠后。相反,如果剔除教育指标,或者是教育指标减少,教育权重降低,中国的排名就提前。今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刚刚公布了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相关性的分析,这是基于1995年的统计。技术成就指数分为四个等级:技术领先者、潜在的技术领先者、技术的积极采用者、技术落后者。凡是技术领先的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0%,如果毛入学率在50%以下,不可能进入技术领先;潜在的技术领先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基本上都处于大众化阶段;技术的积极采用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5%左右,即精英水平,中国就处在这一水平。从这里大致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呈正相关的。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对国际上各种指标体系的排名,都可以从高等教育视角做一个相关分析。当然,从这个视角看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目前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说“十一五”的高等教育目标真的是这样定下来的话,谁来承担和完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我的答案是要加快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我国公共高等教育的财政能力有限;第二是公立高校教学资源全面紧张;第三是可以降低高校贷款风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是什么状态呢?我这里有两组数据:第一,2003年的教育财政拨款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左右,标准还是非常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的教育财政拨款始终在3%左右徘徊;第二,我们国家在1995年的时候,大学生的生均拨款大致在8000元左右,现在的生均拨款是5000元左右,有些省降到2500元至3000元左右。前一段时间到陕西、河北,发现这两个省的生均拨款只有2500元上下。西北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生均拨款也只有3000元。 教育经费的不足,导致公立高校贷款的情况十分普遍。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公布全国高校贷款的数据,我自己收集了部分省、市和高校贷款的数据,全国的数据还没有搜集全。据不完全统计和推测,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在1500亿至2000亿左右,有的高校竟然能够贷到10几个亿甚至20个亿。从国外的情况看,大学不能向银行贷款,世界上只有极个别国家的私立大学可以向银行贷款。大学负债经营,尤其是公立大学大量向银行贷款,在国际上恐怕只有我国。 我对经济学不是很懂,但有一种担心,我国公办高校贷款不断增加是否蕴含着潜在的财政危机,是否会有金融风险?目前已经出现一些兆头。据我所知,东南沿海的一所高校,由于贷款额度太高,伴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已没有还贷能力,在地方政府的调解下,以“置换”的方式,转到另外一所大学,改换了门庭。在目前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在贷款时,会想到还贷能力以及潜在的风险,普遍怀有学校贷款、政府“买单”的想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前面提到的那所高校实际上已经为高校贷款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转轨,银行不可能像过去对待国企贷款那样对待高校贷款。对此,不仅公办高校要意识到,政府部门也要意识到。刚才黄藤董事长说他们学校也有贷款,但批注意到了,民办高校的贷款数额普遍比公立高校少,而且偿还意愿和实际还款情况都比较好。现在高校贷款利息一般是5.5%左右。如果贷款10亿,一年要还5000余万的利息。对于公立高校的大量贷款,可预见到的后果有两种,而这两种后果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第一种就是贷款还不上,可能会出现我们所说的高校财政风险;第二种是,如果作为一所公立高校,一年能还5000余万的利息,就意味着有5000万的盈利(当然也可以说是结余)。这两种现象可以说是两个悖论:还不上就是财政危机,还得上就有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