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潮流一致,专业学位以其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顺应这一潮流,近些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单位到2003年已达到40多个,年招生规模接近1万人。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人们对培养质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担忧。这种状况恰恰说明,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已开始从起步阶段步入成长阶段。如果今后能沿着关注质量、提高水平的思路行进,将有利于未来几十年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笔者看来,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保证力量主要来自两个主要方面:其一,培养资源的总的供给和调控水平;其二,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和调控、监管水平。这些年不少专家和试点单位在优化培养过程方面已做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工作,但对培养资源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据笔者对多所试点学校的观察,培养资源不足和调控不力已经成为影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四种基本培养资源 要想深入分析教育质量与培养资源的供给关系,就不能回避对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教育质量就是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水平。从评价的角度看,它既涉及到完成目标体系中的哪些分维度,又涉及到在每个分维度上的实际达成水平。因此,教育资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种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实施的特定的人力、物力支持系统。也就是说,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过程,应以不同的培养资源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的一般特点和教育实施的一般规律看,下列四类培养资源是达成目标、顺利完成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 1.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是保证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资源。教育过程与其他生产过程有所不同:在多数其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工具是互相分离的,生产过程对劳动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如运输能力不仅与司机素质的好坏有关,更与车辆的功率、性能有直接关系),而在教育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工具是融为一体的。教师如果没有知识、能力和良好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实施教育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凡成功的教育家都把教师资源看成是关乎教育成效和教育质量高低的最重要的资源。 2.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圈定了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专业技能的基本发展方向,决定了学生未来掌握知识、技能的内在品质和适用程度,如是对还是错、是先进的还是落后、是使用率高还是低、是适合面广还是窄,等等。因此,课程资源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3.设施与环境资源 设施资源是保证课程和其他教育活动顺利实施的物质性资源。它一般包括校园及周边地区综合环境资源、教学场所资源、教学及实验实习设备资源、信息供给资源(如图书馆和信息网络终端设施)及生活条件资源等等。设施与环境资源条件是短缺还是充足,是低劣还是优质,不仅会影响教与学的质量,甚至会直接影响某些教学环节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比如没有电子计算机,教育硕士就无法学习课件的制作。 4.实践资源 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虽然在学位层次上是同等的,但在培养规格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专业学位硕士有着鲜明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如果说学术型(或学科型)硕士主要是解决理论问题,那么专业学位硕士主要是解决相关职业领域中的应用性问题。 鉴于培养规格的这一明确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资源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充分并符合专业培养方向要求的实践资源,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就很难获得有效的成长。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实践资源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教师和学员在以往的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经验、技能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类资源虽然是在以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但在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交往中,完全能成为不同个体可以吸纳的新鲜资源,促成学员在不同方向和层次上的成长。二类是为学生增长新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供的机会和条件。它一般包括:隶属于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学校、实验车间或实验工厂;与学校有良好关系的稳定的社会性实践基地;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学员所在的工作单位,等等。 当然,在教育过程中,各类教育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比如,只有在好的教师的有效使用下,教育设施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从宏观上讲,优质的教育过程,实际上是管理者根据教育目标和运行反馈信息动态优化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过程。教育资源条件应是考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好坏的基准条件和基础性评价标准。 二、教育硕士培养对教育资源的特殊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或学科型)硕士有个明确的区别,这就是它鲜明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教育硕士也不例外,与教育学硕士的培养相比较,其培养过程对教育资源有如下特殊要求。 其一,要求指导和授课教师,不仅在教育学科(包括心理学)和相关学科(如语文学科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应在语言文学方面)有较好的学术造诣,而且在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育与教学改革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