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近年来,关于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问题的研究,论者多将焦点集中于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特征等方面,应该说这些论述对于丰富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明确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不少研究却对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问题认识不足。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就学科在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展开论述,试图对学科建设这个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核心要素、核心问题加以考察,以求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内在逻辑。由此出发,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一、从当前关于一流大学研究中找出创建一流大学的核心问题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江泽民同志曾用“四个应该是”全面概括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和评价一流大学的根本标准,认为“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围绕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理论界也对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大致形成了一些“共识”,譬如,人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往往:(1)学科门类齐全,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2)拥有高水平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学术大师;(3)培养出大批世界公认的高质量的人才;(4)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崇高;(5)办学经费充足,教学、科研条件一流;(6)管理卓越,机制灵活;(7)学术环境优越;(8)办学特色鲜明,理念明确;(9)国际交流频繁,开放办学。此外,一些论者还根据我国拟建一流大学的9所院校中有6所基本属于理工大学的实际,归纳出了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基本特征。比较而言,一流综合大学和一流理工大学除了学科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外,与上述观点并无本质区别。 这些特征的归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对于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尤其是为创建一流大学提供可操作的具体策略方面不能给出很好的解答。原因在于:第一,上述关于一流大学特征的归纳几乎囊括了办学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问题和所有因素,认为如果各个方面都达到世界一流,这所大学就属于世界一流。这种判断没有突出一流大学的内涵,事实上诸多特征之和并不等于一流大学的内在本质。当我们考察一些公认的一流大学时,会发现你不可能找到一所大学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第二,有关一流大学特征的描述虽然被很多人用作衡量一流大学的尺度,却没有抓住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和要害。即使我们承认这些的确是一流大学的共性,但它也是各大学经过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后所表现出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要素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但它不能较好回答一流大学的建设途径和基本措施。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上述有关一流大学的特征中体会到,学科和学科建设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学科直接有关的包括上述1、2、4,其他几项则间接地影响学科或受到学科的影响。所以,说学科是高等学校凝聚学术力量、培养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和为社会服务的依托和核心一点不为过。大学的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而学科实际上是一个中轴,学科发展方向和水平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水平。高水平的学科点,往往具有一流的师资和研究者作为支撑,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同时,由于学科发展水平高,学科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专利技术和产品,这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所以,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大学服务社会半径的大小。因此,笔者认为,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在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促进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应是一流大学创建中的核心问题。 学科的发展问题如此重要,所以学科被某些学者认为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简单地说,大学核心竞争力就是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笔者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而学科建设和发展正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二、学科的基本内涵与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那么,学科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一般的观点,学科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定义。宏观定义如:“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微观定义:“在高等学校,它是依据教育目的、办学任务,修业年限以及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所组成的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其中包括公认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并能反映这门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可见,前者指的是对科学知识系统的分解所形成的局部系统,后者则接近于课程和专业。但是,这样的定义似乎不能让我们感到满意,尤其是当我们用这样一个定义来描述一流大学的学科和学科建设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在实践当中,学科是一个实体概念,大学的学科建设实际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接近于宏观概念)所形成的学科组织为基础来进行的,它既包括根据一级学科所形成的学系(学院)建制,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级学科点建制,包括学科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或责任教授及其学术团队),运行环境与运行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影响力,对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后者。也正是基于此,211工程重点内容就是对国家重点学科进行重点扶持,以学科建设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