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快速、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一所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正确估量自身,比较优、劣势,正确定位,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的特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只有合理规划好了自己的战略思路,发展导向,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一些民办高校的就业率高于当地同类高校的水平,但是数据显示,许多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明显偏低。一方面,由于高教市场的不成熟,竞争仍时不时的出现无序状态,不利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参加竞争。另一方面,面对发展,许多民办高校办学者表现出急躁、浮躁的心理,有的民办高校校长怨气冲天,情绪波动不稳,理不清思路,找不到方向,怨天尤人;有的民办高校领导傲气十足,举办没有几年,就急于争着升格本科;还有不少民办高校热衷于“照搬”公办普通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无视自己师资水平低、办学条件与办学经验缺乏的现实,不切实际地按照中外名校的办学模式,企求短时间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这种“照搬病”与“攀高症”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大专不专”、“高职不职”。所培养的毕业生既比不上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功底,又缺乏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过硬技能,这种“夹生饭”人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导致了相当一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困难。这些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持续发展的障碍,民办高校应该冷静思考,梳理思路,明确定位,坚定信心。要正确判断形势,认真思考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找有利于自身优势的发展空间,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今后发展的重心应从扩大数量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质量好、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才有竞争力,才能维持或扩大规模,而质量差、无特色的民办高校将逐渐失去生源,甚至走向衰落。 民办高校的定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性因素。即从当地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发展状况出发,贴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前者可以清醒地认识学校自身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和优势,后者可以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贴近社会需要,从而制定出能够发挥出自身体制优势的发展战略。区域性因素首先会影响到民办高校的专业结构和特色定位。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差很远,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的人才需求总量、科类结构具有极大的不一致性。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上要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着力于适应主导产业的发展。其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也受到区域性因素制约。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后发地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因而处于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也不会相同。需要指出的是,一所学校不可能“全面发展”,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各民办高校的办学也应有所分工和协调,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办学不能云集在某些专业和层次上,应该突出特色,互为补充。 民办高校的定位,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确定。通过正确定位,选准发展目标,发挥机制优势,确定适合自身优势发挥的培养模式,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其定位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从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来看,目前定位于需求大、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无疑是一种普遍的选择。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迅速转型阶段,都十分重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就业人员中的高级研究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技能的工人的比例是呈金字塔型的。显然,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中应用型的应占大多数,从而为层出不穷的新型职业岗位,为迅速扩充和升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许多专家认为,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应当选择技能型高校,换句话说,民办高校发展的重点应该主要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即创新型“银领”人才。从长远看,有的民办高校可能办成高水平的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但这是长远的过程,而且只是少数学校。在现阶段,实事求是地说只能把重点放在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即“银领”人才方面。道理很简单:其一,基础理论原创型、技术创新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高教职能分工与办学定位可以由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高校与教学型高校去培养,在这个领域公办高校占据绝对优势,民办高校没有可能而且没有必要去抢占这三类学校的地盘;其二,民办高校不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与公办高校有较大差距,而且生源都来自于高考“落榜生”或低分段学生,从生源素质来看,如果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也难以达到同样的质量。 民办高校的定位,要充分注意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成立的时间都较短,无论在学校内部的宏观管理上还是在微观的具体运作上都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无疑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目前,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照搬公办高校的比较盛行;二是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这两大问题影响着办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特色定位。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稳脚跟并有所发展,必须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的管理系统和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支撑。首先,民办高校应该提高学校定位的认识。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办学者是民办高校发展大计的制定者,应该高度认识学校定位工作,在比较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其次,应该以定位为指向,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在认真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注意进行理论的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要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搞好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再次,要注重定位的贯彻和落实。正确定位,狠抓落实,咬定青山不放松,是许多民办高校成功经验的精髓。人才培养是一件踏踏实实的工作,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造假,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学校定位要有一系列措施来落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要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如专业和学科结构的改善、教职工队伍建设等等。最后,要高度重视特色的建设。定位是一个过程,既不是学校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摸索、调整、发展的过程,是特色凸显和调整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加快学校建设,改善学校管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大众化、多样化的进程中,特色是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实力薄弱的民办高校来说,凸显特色更为重要。